貴州綠茶綠寶石的產(chǎn)地是貴州哪里?
【綠茶】湄潭翠芽(2015米蘭世博會百年中國名茶金獎)、都勻毛尖、綠寶石、湄江翠片、梵凈翠峰、遵義毛峰、海馬宮茶、石阡苔茶、貴定云霧茶、清池翠片、雷山銀球 【紅茶】遵義紅(產(chǎn)自湄潭,2015米蘭世博會百年中國名茶金獎)
【白茶】正安白茶
貴州綠茶綠寶石是產(chǎn)自有名的貴州高原,據(jù)說這里有“中國茶業(yè)版圖最后一塊凈土”美譽。
高海拔,寡日照,晝夜溫差大,土壤中富含鋅、硒等礦物質(zhì),是茶樹生長的天然生態(tài)園,純凈無污染用來形容貴州綠茶綠寶石最合適不過了。
茶的名稱有哪些?
1.炒青綠茶
炒青綠茶因干燥方式采用炒干而得名。按外形可分為長炒青、圓炒青和扁炒青三類。長炒青形似眉毛,又稱為眉茶。圓炒青外形如顆粒,又稱為珠茶。扁炒青又稱為扁形茶。長炒青的品質(zhì)特點是條索緊結(jié),色澤綠潤,香高持久,滋味濃郁,湯色、葉底黃亮。圓炒青有外形圓緊如珠、香高味濃、耐泡等品質(zhì)特點。扁炒青成品扁平光滑、香鮮味醇,如西湖龍井。
2.烘青綠茶
烘青綠茶大部分用于窨制各種花茶,稱之為茶坯。特點是外形完整稍彎曲、鋒苗顯露、干色墨綠、香清味醇、湯色葉底黃綠明亮。烘青綠茶大部分用于窨制各種花茶,稱之為茶坯。
3.曬青綠茶
曬青綠茶是制緊壓茶的原料。如磚茶、沱茶等。曬青綠茶是用日光進行曬干的。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貴州等省有少量生產(chǎn)。
4.蒸青綠茶
蒸青綠茶是指利用蒸汽來殺青的制茶工藝而獲得的成品綠茶。
蒸青綠茶的故鄉(xiāng)是中國。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最早發(fā)明的一種茶類,比炒青的歷史更悠久。據(jù)“茶圣”陸羽《茶經(jīng)》中記載,其制法為:“晴,采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即將采來的新鮮茶葉,經(jīng)蒸青或輕煮“撈青”軟化后揉捻、干燥、碾壓、造形而成。
5.小種紅茶
小種紅茶,分為正山小種跟外山小種。正山小種外形條索肥實,色澤烏潤,泡水后湯色橙黃透亮,香氣自然,類花果香,滋味醇厚;煙熏小種帶松煙香,桂圓湯味。
6.工夫紅茶
工夫紅茶也稱工夫茶、紅茶,是我國特有的紅茶品種,也是我國傳統(tǒng)出口商品。當前中國十九個省產(chǎn)茶(包括試種地區(qū)新疆、西藏),其中有十二個省先后生產(chǎn)工夫紅茶。
7.紅碎茶
紅碎茶是一種茶葉,是國際茶葉市場的大宗產(chǎn)品,目前占世茶葉總出口量的80%左右,有百余年的產(chǎn)制歷史,而在我國發(fā)展,則是近30年的事。
8.白芽茶
另稱為白毫銀針,是產(chǎn)自中國福建的白茶種類之一,表面滿披白色茸毛的輕微發(fā)酵茶,由宋代綠茶三色細芽、銀絲水芽演變而來。
9.黃茶
黃茶,按鮮葉的嫩度和芽葉大小,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類。黃茶芽葉細嫩,顯毫,香味鮮醇,由于品種的不同,在茶片選擇、加工工藝上有相當大的區(qū)別。
10.湖南黑茶
湖南黑茶原產(chǎn)于安化,最早產(chǎn)于資江邊上的苞芷園,后轉(zhuǎn)至資江沿岸的雅雀坪、黃沙坪、硒州、江南、小淹等地,以江南為集中地,品質(zhì)則以高家溪和馬家溪為最著名。過去湖南黑茶集中在安化生產(chǎn),產(chǎn)區(qū)已擴大到桃江、沅江、漢壽、寧鄉(xiāng)、益陽和臨湘等地。
茶,(學名:Camelliasinensis?(L.)O.Ktze.),灌木或小喬木,嫩枝無毛。葉革質(zhì),長圓形或橢圓形,先端鈍或尖銳,基部楔形,上面發(fā)亮,下面無毛或初時有柔毛,邊緣有鋸齒,葉柄無毛?;ò咨?,花柄有時稍長;萼片闊卵形至圓形,無毛,宿存;花瓣闊卵形,基部略連合,背面無毛,有時有短柔毛;子房密生白毛;花柱無毛。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厘米,每球有種子1-2粒?;ㄆ?0月至翌年2月。
野生種遍見于中國長江以南各省的山區(qū),為小喬木狀,葉片較大,常超過10厘米長,長期以來,經(jīng)廣泛栽培,毛被及葉型變化很大。茶葉可作飲品,含有多種有益成分,并有保健功效。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gòu)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茶在3類致癌物清單中。
擴展資料:
形態(tài)特征
灌木或小喬木,嫩枝無毛。葉革質(zhì),長圓形或橢圓形,長4-12厘米,寬2-5厘米,先端鈍或尖銳,基部楔形,上面發(fā)亮,下面無毛或初時有柔毛,側(cè)脈5-7對,邊緣有鋸齒,葉柄長3-8毫米,無毛。
花1-3朵腋生,白色,花柄長4-6毫米,有時稍長;苞片2片,早落;萼片5片,闊卵形至圓形,長3-4毫米,無毛,宿存;花瓣5-6片,闊卵形,長1-1.6厘米,基部略連合,背面無毛,有時有短柔毛;雄蕊長8-13毫米,基部連生1-2毫米;子房密生白毛;花柱無毛,先端3裂,裂片長2-4毫米。
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厘米,每球有種子1-2粒?;ㄆ?0月至翌年2月。
病蟲防治
1.害蟲種類:對茶樹影響較大的害蟲主要是小綠葉蟬、螨類、蚜蟲、黑刺粉虱和尺蠖類等。
2.防治措施:對這些害蟲必須以農(nóng)業(yè)防治為主,農(nóng)藥防治為輔。
3.農(nóng)業(yè)防治:一是經(jīng)常進行茶園松土除草,清除害蟲的滋生場所;二是做好冬季修剪清園,清除陰、弱、病枝、枯枝落葉,并深埋作肥;三是及時采摘,帶走芽梢中的蟲卵,減少下一代的蟲口密度。
4.藥物防治:要抓適時噴藥,對小綠葉蟬和蚜蟲一般每輪茶新梢開始發(fā)芽生長后10-20天開始噴藥,7-10天再噴一次,可用2.5%溴氰菊酯1000-1500倍液、40%樂果乳劑1000-1500倍液等均勻噴于葉背面。對尺蠖類必須在三齡幼蟲前噴藥,黑刺粉虱須在卵盛孵期噴藥,特別要根治第一代,可采用2.5%溴氰菊酯1000-1500倍液等藥劑噴射。防治螨類,可用80%代森鋅1000倍液、75%克螨特4000倍夜噴射;冬季不采茶期可用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噴射。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