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紅茶和綠茶的區(qū)別:
1.紅茶和綠茶的制作工藝的區(qū)別:
紅茶是經過高達百分之八九十發(fā)酵度的全發(fā)酵茶,而且在此過程中不經過殺青,而是直接萎凋、揉切后完整發(fā)酵;綠茶則不需要任何發(fā)酵,而是通過直接殺青、揉捻和干燥的工序完成的,此外綠茶的制成除了可以用鍋炒還能用高溫蒸汽進行蒸煮。
2.紅茶和綠茶沖泡顏色的區(qū)別:
紅茶沖泡出來的茶湯是淡褐色至褐色的,而綠茶的茶湯則是綠色至深綠色的。
3.紅茶和綠茶沖泡時用的水溫的區(qū)別:
紅茶沖泡用90到100度的沸水,這樣才能將其中的有效成分析出,茶味也會濃些;如果是細嫩的芽葉綠茶沖泡水溫度最好是在80度左右,這樣的話就不會破壞其中的維C,也不會讓茶味變苦。
4.紅茶和綠茶外形上的區(qū)別:
紅茶茶葉多為紅色或褐色,干茶色澤烏潤,茶湯紅亮鮮明;綠茶茶葉色澤潤綠茶湯明亮。
5.紅茶和綠茶功效作用的區(qū)別:
紅茶有助于腸道消化、促進食欲,還可以利尿消水腫。而且紅茶有抗酸化作用,可以降低心肌梗塞等病癥的發(fā)病率,紅茶性溫適合冬天飲用。
/iknow-pic.cdn.bcebos.com/bba1cd11728b47107cda3dc4cecec3fdfd0323c5target=_blanktitle=點擊查看大圖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bba1cd11728b47107cda3dc4cecec3fdfd0323c5?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擴展資料:
紅茶和綠茶不能一起泡:
1.紅茶和綠茶茶性是不一樣的,前者性溫后者性寒,若冬飲綠茶則易傷脾胃,而夏飲紅茶則易上火。
2.紅茶和綠茶所需要沖泡的溫度不一樣,若是沖泡的溫度高了或者是低了就會造成一者未沖泡出效果,一者被破壞了有效成分,這樣可是得不償失呀。
參考資料:/gx.people.com.cn/n/2015/0320/c35.htmltarget=_blanktitle=紅茶和綠茶的區(qū)別--人民網>紅茶和綠茶的區(qū)別--人民網
紅茶(Black Tea)和綠茶都是采集自樹形灌木(tree-like shrub )的茶樹樹葉,采集時茶葉也都是綠色的,但是為什么經過一系列的加工之后,泡出的茶水會有紅綠之分呢?
起源于我國的茶文化,最早對的茶葉利用相關史料來自于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的商朝,仙風道骨的丹士在煉制仙丹時會采用茶樹作為材料。當然上古神話中來自于神農氏嘗百草。
而早在公元前3世紀的秦朝,種植茶樹和采集茶葉的茶文化就已經比較成熟了。這時的茶文化中茶葉就是單獨的飲品,而不再把茶葉作為藥用材料,與其它藥物一起進行混合使用了。
而茶樹本身在自然條件下能夠獨立生長到30英尺,而一般在茶園中的茶樹在人為修建下一般在3-6英尺左右,這能夠使采茶者輕松的采摘茶樹上的嫩芽和樹葉。之后通過不同的加工過程,就會成為綠茶或紅茶,以及其他類型的茶葉。
而不同的加工過程使得最終的成品茶葉在泡制后呈現不同的色澤。綠茶在采摘后會立即進行烘焙,這一過程通常通過炒或者蒸完成。在高溫下綠色的茶葉會停止氧化過程,保持原有的綠色。也就是俗稱的不發(fā)酵茶葉。
而紅茶在制作過程中需要對茶葉進行完全的氧化或發(fā)酵。這一處理過程會不停的翻滾茶葉、或者將茶葉揉捻,使之與空氣充分接觸,完成發(fā)酵過程。這與削皮后的蘋果變成棕色類似。最后會對發(fā)酵完成的茶葉進行烘干。這時的茶葉也會由綠色變成黑色。
其他的常見茶葉還有白茶和烏龍茶(oolong)。烏龍茶的制作方式和紅茶類似,但是不會完全發(fā)酵(事實上烏龍茶也會分:青茶、半發(fā)酵和全發(fā)酵)。不同的制作派別會對茶葉進行不同程度的發(fā)酵,茶葉的發(fā)酵水平就停留在不同層次。
白茶在每年的年初進行采摘,會選擇比較新嫩的茶葉,在全封閉的環(huán)境下進行曬干或者烘干,以減少茶葉的氧化程度。
--------------------------------------------------------------------------------
# 我國的七大茶系也基本是根據茶葉的發(fā)酵程度進行分類的:
綠茶:不發(fā)酵的茶(發(fā)酵度為零)。
黃茶:微發(fā)酵的茶(發(fā)酵度為10~20m),在制茶過程中,經過悶堆渥黃,因而形成黃葉、黃湯。
青茶:又稱烏龍茶,屬半發(fā)酵茶,即制作時適當發(fā)酵,使葉片稍有紅變,是介于綠茶與紅茶之間的一種茶葉。它既有綠茶的鮮濃,又有紅茶的甜醇。因其葉片中間為綠色,葉緣呈紅色,故有“綠葉紅鑲邊”之稱。
紅茶:全發(fā)酵的茶(發(fā)酵度為80~90m),紅茶加工時不經殺青,而是萎凋,使鮮葉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 成條或切成顆粒),然后發(fā)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變成紅色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積累在葉片中,從而形成紅湯、紅葉。
黑茶:后發(fā)酵的茶(發(fā)酵度為100m),原料粗老,加工時堆積發(fā)酵時間較長,使葉色呈暗褐色, 壓制成磚。
白茶:輕度發(fā)酵的茶(發(fā)酵度為20~30m)白毫銀針、白牡丹,它加工時不炒不揉,只將細嫩、葉背滿茸毛的茶葉曬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來。
還有不同種類的花茶會泡出不同的色澤。
綠茶-- 又稱不發(fā)酵茶。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藝制成。按其干燥和殺青方法不同,一般分為炒青、烘青、曬青和蒸青綠茶,綠茶形成了“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等特點。 綠茶是歷史最早的茶類,距今三千多年,也是我國產量最大的茶類,產區(qū)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等省。 代表茶有西湖龍井、信陽毛尖、碧螺春 紅茶-- 又稱發(fā)酵茶。以適宜制作本品的茶樹新芽葉為原料,經萎凋、揉捻、發(fā)酵、干燥等典型工藝過程精制而成。其湯色以紅色為主調,故得名。紅茶可分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為我國第二大茶類。 代表茶有滇紅、宜興紅茶 制作綠茶時,人們把新鮮的茶葉放在鐵鍋里加熱快炒,這樣只是把茶葉里的水分蒸發(fā)掉了,葉綠素并沒有完全被破壞。 紅茶在制作時,新鮮的茶葉經過揉捻、發(fā)酵,茶葉中的葉綠素被破壞掉,綠色也逐漸消失了。茶葉中所含的鞣酸在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成了紅色,這樣泡出來的茶就是紅色的。 紅茶與綠茶由于制作方法不同,味道也大不一樣。紅茶因為在發(fā)酵過程中把鞣酸凝固了,所以不像綠茶那么澀;但綠茶因為保留了芳香油,所以比紅茶香。
綠茶和紅茶發(fā)酵工藝不一樣,制作方法也不一樣。綠茶和紅茶干茶外形和茶湯顏色都不一樣,口感也有差異。
綠茶可以去火解暑,適合夏天喝,紅茶注入溫性,適合冬天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