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野生茶樹葉圖片
不是所有的茶樹的葉片都是綠色的,下面這些顏色的茶葉子,你都見過嗎?
01
白色的茶樹葉
像“白葉一號”、“白雞冠”這些品種
,茶葉生于茶樹的時候顏色偏向于嫩嫩的淺白黃色,葉片薄而清透,茶園里成片連接的時候,顏色上白下綠很鮮嫩。
02
紫色的茶樹葉
云南有一種紫色的茶葉子——野生的大葉稀有品種,稱為“紫芽”,后來人工培育出來的“紫鵑”,
它們生于茶樹時呈現(xiàn)紫紅色。
這個看起來反常規(guī)的紫色,其實是葉片花青素含量高。
03
花雜的茶樹葉
貴州茶樹資源圃品種
2. 野生茶樹葉圖片大全
可以泡茶。一般用野菊花葉子的話人們大多都會選擇白菊,白菊的葉子相對要比較大一點,所以它的效用也都是很棒的,如果是其它野菊的葉子的話一般是比較難采的!野菊花的葉子清香味也是很濃郁的,且好聞,形狀有些像艾葉,顏色是深綠色的。
3. 野生茶葉圖片大全
就是大紅袍母樹,它們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景區(qū),在這里有三棵六株大紅袍母樹,至今已經有360多年的歷史。相信大家都有聽過武夷以大紅袍茶,大紅袍母樹是武夷山茶中佼佼者,大紅袍母樹因為樹種的品質優(yōu)良,所以也成為我國的特種名茶。武夷山上僅存這三棵大紅袍母樹,可以說是非常珍貴,還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4. 野山茶樹圖片大全
中國的第四大島 舟山島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寬約15公里,面積524平方公里。 中國十大島嶼臺灣省臺灣島,35774.6平方千米; 海南省海南島,33907平方千米; 上海市崇明島,1110.6平方千米; 浙江省舟山島,476.2平方千米; 廣東省東海島,289.5平方千米; 福建省海壇島,274.3平方千米; 福建省東山島,217.8平方千米; 浙江省玉環(huán)島,174.3平方千米; 香港大嶼山,141.6平方千米; 福建省金門島,137.9平方千米.舟山群島為中國沿海最大的群島,由600多個大小島嶼組成,位于長江口以南、杭州灣以東的浙江北部沿海。南北延伸約150公里,東西橫跨100公里左右,群島總面積約 1200平方公里。主要島嶼有嵊泗、嵊山、岱山、大長涂、舟山、普陀山、朱家尖、桃花、金塘山、六橫島等。其中以舟山島最大,約524平方公里(長40公里,寬 15公里),也是中國第四大島。該島四周除局部狹窄的沖積平原外,土地丘陵為本島的主要地貌,高度一般為100~400米。
5. 野生老樹茶圖片
具體到易武臺地、喬木、古樹的特點,首先是共性:一脈相傳的樹種、氣候條件、地理環(huán)境,決定易武茶均有入口綿柔、回甘清甜、久泡仍有甜韻的特點。比較大的區(qū)別在于:厚度、耐泡度、回甘回甜的持久度、喉韻的深度以及口感的平衡度。
所謂厚度,也可稱為飽滿度,是由茶的內涵物質的豐富程度決定的,茶葉泡開后,給到口腔飽滿、厚重之感,是謂飲之有物,有厚度。茶樹吸收土壤的養(yǎng)分越多,內涵物質相對也更為豐富些。
耐泡度、回甘回甜的持久度同樣與內涵物質的豐富程度息息相關,茶葉的內涵物豐富相對要更為耐泡、回甘回甜也更為持久。
喉韻的深度是分辨樹齡長短的一個關鍵,樹齡較短的易武茶,回甘回甜往往只停留在舌面,或只表現(xiàn)在口腔,只有樹齡較長的易武茶,才能享受到其甘甜及喉,樹齡更長者,甚至有甘甜直達胸腔之感。
口感的平衡度主要指易武茶的苦、澀、酸、甘、甜等各種味道的平衡性。因“圈養(yǎng)”的特性,臺地茶在口感平衡度上要差一些,苦澀度更高,甘甜偏弱;而作為“放養(yǎng)”的喬木古樹茶,口感平衡度表現(xiàn)要優(yōu)異很多。
6. 野生古樹茶圖片大全
一、外觀
1、野生茶的嫩葉無毛或少毛,葉緣有稀鈍齒、或全無鋸齒。
2、葉片革質肥厚,不易揉捻成條索,毛茶顏色多呈墨綠色。
3、主副葉脈粗壯而明顯,茶菁多呈墨綠色。
二、口感:
茶性滑柔而質重,香氣深沉而特異,口感刺激性很低,但水甜回甘長且穩(wěn)定,野香中帶蘭香,勁揚而質厚,口感甘潤飽滿,沉雄而優(yōu)雅,野韻十足,彌足珍貴。
7. 野生茶樹圖片大全
云南擁有世界三大茶樹王和萬畝生態(tài)古樹茶林以及聞名世界的普洱茶,茶為世界三大飲料(茶、可樂、咖啡)之一,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人群在飲茶,這些人群中有一半以上的人知道世界茗茶普洱茶,普洱茶的故鄉(xiāng)就在西雙版納和思茅。
一般提到的云南普洱茶,指的是云南思茅、普洱、西雙版納、臨滄等地所產的大葉種茶,經過加工進行后發(fā)酵的茶品。有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之分,以年代又區(qū)分為普洱古茶、普洱老茶、普洱新茶等。
普洱古茶并非全部為古代遺留,而是泛指以百年野生喬木型古茶樹為原料所制作,普洱老茶則是以樹齡三十年以上的喬木型茶樹為主,普洱新茶則大半采自人工種植的灌木型茶園。
云南有著豐富的茶樹品種資源和茶樹優(yōu)良品種,據(jù)史志記載,云南從野生茶轉移為家種茶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
1961年發(fā)現(xiàn)的云南勐??h巴達鄉(xiāng)野生型茶樹王,樹齡1700年。
1991年發(fā)現(xiàn)的云南瀾滄縣富東鄉(xiāng)邦崴村過渡型茶樹王,樹齡千年左右。
1952年發(fā)現(xiàn)的勐??h南糯山半坡寨栽培型茶樹王,樹齡800年。
巴達茶樹王、邦崴茶樹王、南糯山茶樹王并列中國三大古樹茶王,亦即世界三大茶樹王。它們的發(fā)現(xiàn),充分證明了中國是茶葉的原產地。
8. 野生茶樹葉圖片欣賞
1.薺菜
薺菜又叫地菜,清香無比,被稱為“菜中甘草”,口味清淡,適合焯水涼調、清炒、煮湯、調餡兒,清明時節(jié)的薺菜最為鮮美,千萬別錯過!
2.馬齒莧
馬齒莧現(xiàn)在嫩的能掐出水,摘幾把回去焯水涼拌味道鮮美,多的還可以曬干保存,包包子最香~
3.曲曲菜
春風一吹,曲曲菜見風就長,在過去,守過冬天,春天有苦苦菜吃就很不錯了,憶苦思甜,現(xiàn)在還想念苦菜的味道。
4.蒲公英
蒲公英不僅是野菜,也是藥材,有清熱去火氣的作用,可以涼調、清炒,也可以泡下火茶喝。
5.馬蘭頭
一場春雨,地里的馬蘭頭冒出來了,嫩嫩的馬蘭頭尖兒掐回去,揉一揉拌香干,一旦習慣這味道,以后就再難忘懷。
6.蕨菜
這時候的蕨菜葉子還是卷曲的,口味最鮮嫩,再過幾天,蕨菜葉子舒展開來,就老了。
7.折耳根
抽空打理院子,竟然發(fā)現(xiàn)了折耳根,它們生長極為迅速,會霸占其它植物的生存空間,連根挖起來,把根莖洗干凈,涼調麻辣最好吃了。
8.水芹菜
老家的河邊,有一大片水芹菜,春天嫩的一掐就斷,可以涼調、清炒,但是要注意分辨,千萬不要采錯了。
9.灰灰菜
“灰條復灰條,采采何辭老”,灰條就是指灰灰菜,4月份采摘嫩的灰灰菜頭,炒菜燙煮,可以增強體力。
10.車前草
車前草生津利尿,適合焯水涼調或煮湯,也可以調餡料包餃子,不過體虛的人不建議多吃。
11.鵝腸草
鵝腸草扯的時候像彈簧一樣,所以又叫抽筋菜,學名是繁縷,涼拌、清炒、打菜湯都很好。
12.野蔥
春天的野蔥又嫩又香,炒雞蛋、炒肉、炒豆干···香的不要不要的。
13.鴨腳板
鴨腳板的氣味像芹菜,頂部的葉子是三半兒的,有點像鴨掌,所以叫鴨腳板。
14.諸葛菜
諸葛菜又叫二月蘭,現(xiàn)在應該進入尾聲了,再晚就老啦,摘嫩枝條回去炒菜、包餃子味道都不錯的。
15.棉菜
棉菜很好辨認,葉子有白毛,有種絲絨的感覺,黃色花,帶花也可以吃,搓成團,或打青汁做青團都很適合。
16.益母草
益母草是非常好的藥草,民間的婦女之寶,有補血益氣的功效,益母草可以清炒、煮湯,和豬血、豬肝搭配也很好。
17.地皮菜
春雨過后,草地里有像木耳+紫菜一樣的東西,就是地皮菜了,趁新鮮采回去,泡干凈炒小肉,口感爽滑,比木耳還香。
17.刺嫩芽
刺嫩芽也叫刺老芽,和香椿芽不一樣,這是龍芽楤木的頂芽,在東北分布比較多,也是吃春天一季,炒雞蛋、裹上蛋液油炸都可以。
18.香椿芽
香椿已經出芽了,最快三五天就可以上桌啦,香椿炒雞蛋的味道,每年都要回味好久好久,不知道今年的香椿芽多少錢一斤呢。
19.地環(huán)
地環(huán)又叫寶塔菜,主要是吃下面白色螺螄狀的根莖,可以涼拌,做腌菜。
20.刺莧頭
野生的莧菜,因為帶刺,葉子也比較少和小,一般只取根莖煲湯,味道鮮美醇厚。
21.綠莧菜
野生綠莧菜,葉子肥美,也適合涼拌或煮湯,下面條也不錯,味道比家養(yǎng)紅色莧菜淡一些。
22.莼菜
莼菜是水生的,有點像小睡蓮,莼菜的“荷葉”摘下,炒菜、煮湯極為鮮美,自古就有莼菜鱸魚羹的美味菜肴,莼菜在湯中卷曲,如同鮮嫩的綠茶一般,因此它又被稱為湯中碧螺春。
23.雞頭米(芡實)
雞頭米,學名叫芡實,是在江南的一種水生植物,結的種子剝開,里面有白玉色的顆粒,可以煮粥、燉湯、清炒,味道非常甜美,因為剝皮太費工夫,價格也十分之高。
24.枸杞頭
枸杞的嫩芽可是春天大補的好東西,房前屋后的野枸杞,一個春天能掐兩三茬,清炒、打雞蛋湯、瘦肉湯很好滋補。
25.苜蓿頭
4月苜蓿頭一茬,剪下嫩枝回去清炒,味道十分清爽。
26.核桃花
核桃樹的花,摘下來炒菜、煎炸都很好吃,剁碎還可以調餡包餃子、包子,香噴噴。
27.蘆蒿
4月蘆蒿水靈靈的,摘回來去掉葉子,清炒蘆蒿桿,特別爽口,蘆蒿的香味兒濃,還可以調餡包大餃子。
28.青蒿
青蒿這時候也出來了,摘下來搓汁做青團也不錯。
29.艾草
把蘆蒿、青蒿和艾葉放一起,大家可以分辨的更明顯,艾草一般可以煮雞蛋吃,味道比較獨特。
30.菊花腦
菊花腦是我國長江一帶比較常見的野菜,屬于菊科植物,但不是咱們常見的菊花哈,不要誤食菊花,采菊花腦的嫩芽,炒菜、涼調都很美味。
31.烏飯樹葉
烏飯樹的葉子摘下來,搗碎出汁,用汁液浸泡糯米煮出烏黑的烏米飯,蘸著白糖、或者加上臘腸、火腿吃最香。
32.榆錢葉
榆錢樹葉擼下來,洗干凈裹上面粉或蛋液,蒸或者炸都可以,吃榆錢,一年有余錢~
33.木槿花
木槿花,含苞待放的花苞摘下來,淘洗干凈后炒雞蛋、煮湯都很好,花的甜美清香,吃的時候是一種享受。
34.黃鶴菜
葉子油綠,有點像大一號的蒲公英,同樣開小黃花,在沒開花之前還比較嫩,可以摘下焯水涼調或者清炒。
35.野菱角
農村池塘里的野菱角泛濫,菱角果子要春夏才能結出,春天可以吃菱角藤,嫩藤撕皮清炒,味道很鮮美。
36.柳芽
還沒開花的柳樹芽,清香無比,用蛋液面粉糊拌一拌,油炸或者蒸出來都可以吃。
37.酸模/野菠菜
味道酸,經常用于調味,做蘸料用。
38.姜筍
姜筍是指西南地區(qū)野外的陽荷、襄荷的筍,非常珍貴,涼拌、清炒十分美味。
39.野木耳
春雨后,山上的木頭會長出木耳,野木耳的生長環(huán)境更自然,味道也更豐富,有錢都不一定能買到的好滋味。
40.白茅根
春天是收白茅根的季節(jié),只取白色根莖,回家洗干凈,煮水喝,甜甜的很去火。
41.野豌豆
春天還沒開花的野豌豆,掐掉頂芽涼拌、清炒,味道很好。
42.魔芋
南方同學應該比較熟悉的大磨芋,挖一顆能吃很久,煮出來很好吃,也可以燉肉,磨成魔芋粉,做魔芋豆腐、甜品都很不錯。
43.豬毛菜
清香的豬毛菜,春天嫩嫩的摘下來,焯水加蒜泥涼拌,清火去熱,還可以泡茶喝。
44.掃帚菜
小時候田邊種的掃帚苗,春天還是嫩綠色的時候,可以摘下葉子,裹上面糊炸或者蒸熟吃。
45.老山芹
北方山區(qū)里的野芹菜,味道鮮美,春天最嫩。
46.四葉菜
太湖地區(qū)的經典野菜,四葉菜,長的有點像四葉草,實則更大一些,適合清炒。
47.刺兒菜
葉子邊緣有刺,采摘要趁早,不然老了刺會變堅硬,刺兒菜適合焯水涼調或者清炒。
48.費菜
又叫土三七,過去都是野生,現(xiàn)在很多人移栽到家里,隨時可以摘下來炒菜、涼調,夏天蚊蟲叮咬,可以掐葉子取汁液擦在瘙癢處止癢。
49.黃瓜香
看起來像前面的蕨菜,其實不太一樣,是比較稀少的野菜,黃瓜香又名廣東菜,因為味道像黃瓜而得名。
50.蕁麻菜
蕁麻葉子會刺激皮膚,但是有些地方,蕁麻是很好的調味料,可以做涼拌蘸料,還可以煮湯去腥味,還能煮粥呢。
51.野薄荷
野生薄荷,有些是胡椒薄荷,各地品種不同,但是都有薄荷的清香,可以采摘做魚肉菜去腥味。
52.藿香
各地叫法不一,中部地區(qū)有叫它“大肥”的,是一種香草,多用于夏季涼拌菜、做魚菜的調料。
53.東風菜
又叫紅背菜,葉子背面是紅色的。據(jù)說有藥效,四季都有的一種野菜。
54.小野筍
長江以南山區(qū)比較常見的小野筍,味道鮮甜,只有早春才有的美味。
55.拐棗
更像是水果,特別甜,不過有人吃不慣,可以煮糖水喝。
56.白番杏
南方居多,可以涼調、清炒、下面條。
57.酸筒桿
酸口,可以拿來炒菜、做湯,根可以入藥。
58.山苜楂
北方的一種野菜,春天掐嫩芽,可以清炒也可以調餡包餃子、包子。
59.猴腿菜
猴腿菜,東北的著名野菜之一,和前面的蕨菜有些類似,但猴腿菜的桿莖上有很多絨毛。
60.貓爪菜
東北地區(qū)比較常見,和猴腿菜齊名。
61.棕櫚花
4-5月份棕櫚花開,剪下金黃色的棕櫚花,可以炒菜、煲湯,多的曬干儲存。
62.木棉花
木棉花摘下,用針線串起來掛在通風、陰涼處晾干,可以隨時取出泡茶煮水,有去濕氣的效果。
63.紫藤花
紫藤花去掉花桿,只要花朵,泡雞蛋液炒、煎炸都可以。
64.棠梨花
棠梨花花苞摘下來,焯水擠干水分,涼拌或者爆炒,味道超級棒。
65.芭蕉花
芭蕉花撕碎,焯水涼拌或者爆炒,是西南地區(qū)的特色菜肴。
66.槐花
溫度比較高的地區(qū),槐花也已經開了,摘下飄香的槐花,裹蛋液煎槐花餅,或者做槐花饅頭、槐花花卷都不錯,一口都是春天的味道~
中國地大物博
每個地區(qū)都有獨特的野菜
趁著春光大好
抓緊機會品嘗吧~
9. 野生茶樹是什么樣的
1、野生茶大多較原始
野生茶是茶飲的源頭,指存在于天然林和開發(fā)過的天然林中已有成百上千年之久遠與栽培茶種有親緣關系的茶組植物。野生茶是沒有被人類栽培馴化、大量利用的茶樹。
2、野生茶為深綠色
野生茶以小喬木居多,因有人工管理、矮化,便于采摘。嫩葉多銀毫,葉緣較野生型銳齒,亦有無鋸齒者。葉身較野生型喬木為薄,毛茶顏色多呈深綠或黃綠色。
3、葉片革質肥厚
野生茶葉質肥厚、色澤較深,香氣口感介于栽培型野生茶與茶園茶之間。野放茶的特性,主要在于其香氣、湯質以及口感兼具野生茶與茶園茶優(yōu)點。
4、茶性較強
野生茶,茶性較強烈并且茶質相當,香氣較揚,口感剛烈,香氣較茶園茶為沉穩(wěn)。
5、耐泡度高
野生茶的口感往往比茶園的茶要霸道、獨特,耐泡度高,營養(yǎng)成分較為豐富。
10. 野生茶樹的種類圖片
印度的主要栽培品種有:
阿薩姆種(Assam jat) 它是印度和緬甸部分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喬木大葉種茶樹資源的總稱。1923年在印度阿薩姆首次發(fā)現(xiàn)大葉種茶樹, 1944年由麥司脫把它定名為 Thea assamica Mast, 以區(qū)別中國的中小葉種茶樹。從此之后就習慣地稱這類茶樹為阿薩姆種。
暗葉阿薩姆種 (Assam dark-leaf) 是印度栽培面積最多的茶樹地方種。茶樹的葉子柔軟、葉色暗綠, 葉面隆起、富光澤, 鋸齒尖利, 葉姿稍下垂, 葉背和嫩梢茸毛多。產量高, 制茶品質較優(yōu)。適合在阿薩姆河谷地區(qū)種植。
馬尼坡種 (Manipuri jat) 是一個豐產、優(yōu)質和抗寒力強的地方種, 栽培面積居第二位。原產于馬尼普爾山區(qū), 于1880年, 在卡恰爾建立了種子園向國內外供應馬尼普爾種茶子。
撣部種(Shan form) 也稱撣部類型。在茶樹分類上曾將之列為撣部變種(var.shan form)。它是暗葉阿薩姆、淡葉阿薩姆和馬爾普爾等三個地方品種的合稱。因為這些地方種皆分布在印度的那加到阿薩姆河谷撣族地區(qū)之故。印度的茶樹種子園中有70%為撣部種。
緬甸種(Burma) 原產于緬甸山地的地方種。茶樹的葉片大, 呈卵圓形, 葉色暗綠, 老葉常帶青色,葉面隆起, 富光澤, 葉姿稍上斜, 嫩梢茸毛少, 抗寒力較強。栽培面積居第三位。
印支種(India-China jat) 也稱柬埔寨類型或南部類型。國外文獻中還把它定為尖萼亞種。該種分布在柬埔寨、越南和緬甸。據(jù)國外考證, 認為該種原系來自中國云南省的風慶。茶樹為小喬木或喬木, 樹高6~8米, 主干明顯, 分枝勻稱, 直立性, 葉片中等大小, 呈橢圓形, 葉面平滑,葉柄基部有粉紅色斑點,到秋季時嫩葉呈銅黃色或品紅色。茶花的子房為3~4室, 有時為5室, 花柱3~5裂,茶果跟一般茶樹相似。印支種的抗性較強,變異也較多。印度曾從該種中選育出5個無性系和1個實生品種以及一些三倍體茶樹。
貝特賈種(Betjan jat) 是暗葉阿薩姆種中的一個高產優(yōu)質實生品種, 也是東北印度的主要栽培品種之一。在斯里蘭卡、中非、東非和伊朗等國也有大面積栽培。托克萊茶葉研究所曾從該種中選育出TV2、4、5、8等無性系。中非茶葉研究基金會亦從該種中選育出SFS和PC兩個系列無性系。
拉杰加爾種(Rajghar jat) 是印度在 1880 ~1900年間首次育成的雜交種。曾被斯里蘭卡、中非和東非及伊朗等國引種栽培。因該品種茶樹的生長勢和形態(tài)特征上有較大變異故常作為育種材料。
TV18、19 是托克萊茶葉試驗站育成的兩個產量型無性系茶樹品種, 并于1970年開始推廣。TV18是印度推廣面積最多的無性系茶樹品種。它們都是從馬尼普爾種和那加(Naga)的“野生茶”及緬甸霍馬林Homalin地方種之間自由授粉的實生苗中篩選出來的。樹姿開張緊湊。TV18的葉片大小中等, TV19的較大,嫩梢茸毛較少。扦插發(fā)根力都很強(在90%), 較耐旱, 產量比淡葉阿薩姆高50%以上。紅茶品質在平均水平以上,TV18帶有薄荷味。
TV20 是托克萊茶葉試驗站育成, 于1976年推廣的無性系品種之一。它是從淡葉阿薩姆雜交F1代回交后得到的實生苗中篩選出來的。樹姿開張。葉片較大, 葉色淡、嫩梢茸毛少,扦插發(fā)根力較強 (在75~90%), 耐旱力也較強, 發(fā)芽特別早(比一般提早3周左右)。產量與TV18接近。制茶品質較好。
TV21 是托克萊茶葉試驗站育成的唯一品質型無性系, 于1976年開始推廣。它是從馬爾普爾茶場采集的茶籽實生苗中篩選而成。樹姿稍開張。葉片大,葉姿水平,嫩梢茸毛一般,制紅茶的品質優(yōu)良。唯耐寒力較弱。扦插發(fā)根力亦較差(在60~75%), 需加強培育管理。
TV22、23 是托克萊茶葉試驗站育成的兩個高產無性系茶樹品種, 在1976年開始推廣。它是從印度種茶子實生苗中篩選育成。樹姿開張。發(fā)芽早, 葉姿上斜, 嫩梢茸毛少。TV22的葉片大, 色綠。TV23的葉稍小,色淡。耐寒力都較強。扦插發(fā)根力較強(在75~90%)。產量比淡葉阿薩姆高50%以上,品質在一般水平以上。
TV24 是托克萊茶樹試驗站育成, 于1979年推廣的標準型無性系茶樹品種。樹姿半開張。葉片大小中等, 葉姿上斜, 新梢大小中等, 茸毛一般。扦插發(fā)根力強(在75~90%)。產量比淡葉阿薩姆種增產20%左右。制紅茶的品質優(yōu)。
TV25、26 是托克萊茶樹試驗站育成, 于1982年推廣的兩個產量型無性系茶樹品種。樹姿半開張,樹勢旺盛, 生長迅速葉片大小中等, 葉色深, 葉姿上斜。
Tukdah145(縮寫T145) 是1976年在大吉嶺推廣的品質無性系品種之一。樹姿開張。葉片大小中等, 葉姿水平, 嫩梢大小中等, 茸毛少。扦插發(fā)根力和抗旱力強。采摘層較薄。對茶餅病的抗性中等, 易受螨類危害。產量一般水平, 品質優(yōu)。據(jù)辛茶場無性系試驗場鑒定, 產量僅及對照種的91.77%,但總產值則增加25.47%。
Bannocklurn 157(縮寫B(tài)157) 是1970年在大吉嶺推廣的標準型無性系品種之一。葉片大小中等, 葉姿稍上斜, 嫩梢大小中等, 茸毛少。扦插發(fā)根力強,種植后生長迅速, 抗旱力強??跪?,但不抗茶餅病。產量高, 品質優(yōu)。據(jù)辛茶場的無性系試驗茶鑒定,比對照種增產10.95%, 總產值可提高26.76%。
Phoobsering312 ( 縮寫P312) 是1970年在大吉嶺推廣的標準型無性系品種之一。樹姿開張緊湊。葉型大小中等, 葉姿上斜, 嫩梢大小中等, 茸毛多。扦插發(fā)根力和抗旱力強, 種植后生長一致。產量高, 品質優(yōu)。據(jù)辛茶場的無性系試驗場鑒定,產量比對照增加18.16%, 其總產值提高13.95%。
Bannocklurn668(縮寫B(tài)668) 是1975年在大吉嶺推廣的品質型無性系品種之一。樹姿寬大, 但不緊密。葉片大小中等, 葉姿稍上斜, 嫩稍大小中等,茸毛多, 扦插發(fā)根力和抗旱力強, 種植后生長很好, 唯采摘層薄。易受螨類和茶餅病感染。產量低, 而品質極優(yōu)。據(jù)辛茶場的無性系試驗場鑒定,產量雖僅及對照種的69.67%, 但總產值則可提高12.79%。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