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茶在宋朝被叫做茗粥,不是指某一種茶葉。釋義:即茶粥,指燒煮的濃茶。因其表皮呈稀粥之狀,故稱。出處:唐·楊華《膳夫經(jīng)手錄》:“茶,古不聞食之,近晉宋以降,吳人采其葉煑,是為茗粥。” 宋·蘇軾《絕句》之二:“偶為老僧煎茗粥,自攜修綆汲清泉。天風吹月入欄干,烏鵲無聲夜向闌?!笔纠呵濉ぬ茖O華《夏日齋中讀書》詩之三:“日攜一卷書,瀟灑送炎燠。忘憂代萱蘇,破睡調(diào)茗粥?!?/p>
茶的雅名稱做“茗”,一般指好茶。所以,茗粥就是用好的茶配以其它的或養(yǎng)生或保健或治病的輔料熬制成的粥,均可叫做茗粥。
隋唐飲食文化
古代隨著時期的發(fā)展,到達隋唐時期開始慢慢走向了統(tǒng)一時期。國家開始高度發(fā)展,各行各業(yè)興起。社會安定,人民生活有了保障,人民開始注重飲食行業(yè)。飲食文化的發(fā)展,對我國甚至勸世界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隋唐兩代飲食業(yè)極為發(fā)達,飲食品種不斷增多,制作過程更為精細。從主食上看,以麥、粟、稻為主,間以各種雜糧。由于南方稻作物生產(chǎn)的長足進步,大量稻米運往北方,中唐以后,稻米已成為人的常食之物。
在隋唐時期人們就以稻米做成青精飯、團油飯、王母飯、雕胡飯、米粥。面食仍然是隋唐人生活中最主要的食品。以面作餅最為普遍。比如:蒸餅和胡餅,還有其它餅類,面條在唐代有許多品種和名稱?!皽灐薄ⅰ八黠灐?、“冷陶”等都是不同種類的面條?!皽灐币簿褪窃蹅儸F(xiàn)在吃的湯面,冷陶,也就是過水涼面。
當時還有我們現(xiàn)在做的饅頭,在隋唐時期稱為釘坐、釘或曼頭?,F(xiàn)在我們吃的餛飩在隋唐時期也是有名的小吃。在韋巨源《金譜》中就記錄過他在宴請?zhí)浦凶诘拿纥c達25種以前。這說明唐朝時期的面點已經(jīng)多種多樣,也有了很高的工藝水平。
擴展資料:
在副食方面,唐朝人特別喜歡狩獵,常見的有牛、羊、鹿、豬、雞、鴨等,還有許多海味如:魚、蝦、蟹、蛤蜊、黃臘魚、烏賊、石頭魚、比目魚、絨魚、鮑魚、皖魚、章魚、海蜇、蠔蚌。在《酉陽雜俎》載:“貞元中,有一將軍家出飯食,每說物無不堪吃,唯在火候,善均五味,嘗取敗障泥胡祿,修理食之,其味極佳?!闭f明烹調(diào)技術已很高超,使肉食種類更加豐富。
他們的飲食豐富多彩,爭奇斗艷。不僅如此,到了唐朝時期他們還出現(xiàn)了食品雕刻,花式拼盤。這些花式菜點別具風格,不僅可食,又極美觀。更有一名叫梵正的比丘尼,根據(jù)王維輛用別墅中的21盛景,做成大型拼盤,“輻川小樣”,分成20小盤,每盤一景,合起來就是一幅大型風景拼盤。隋唐時期開創(chuàng)了食品雕刻、拼塑景物的藝術先河。
中國南北分裂到隋唐時得到大一統(tǒng),歷史又進入一個輝煌發(fā)展時期。政治穩(wěn)定,經(jīng)濟空前繁榮,人民安居樂業(yè),飲食文化也隨之發(fā)展到一個新高度。飲食品種繁多,制作精細;酒和茶深入到社會各個階層;烹調(diào)技術的發(fā)展和調(diào)料的增加,再加上域外的飲食文化,使隋唐飲食文化豐富多彩。 [關鍵字]隋唐;飲食文化;茶經(jīng);胡食 [引言]隋唐時期的飲食文化已相當繁榮,當時對不同燃料與烹飪的關系也有了更深的理解。隋朝王劭曾說過;“溫酒及炙肉用石炭、柴火、竹火、草火、麻黃火,氣味不同??”【1】從理論上總結(jié)了烹調(diào)技術的基本準則。烹調(diào)原料也越開越豐富。這主要指各種海產(chǎn)品和各種牲畜禽類的下水腳料都已經(jīng)入饌。此外,調(diào)味品中還增加了從國外引入的蔗糖以及胡椒等調(diào)料,其中胡椒在唐代大受歡迎??脊虐l(fā)現(xiàn)表明在新石器時代中國的先民們就已經(jīng)掌握了糧食的種植和糧種培育,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經(jīng)種植水稻,半坡的原始居民掌握了種植粟的技術。到了夏商周時期出現(xiàn)了以“五谷”——稻、黍、稷、麥、豆為代表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部門,并開始掌握了酒的釀造,逐漸形成了“南稻北粟”或“南稻北麥”的飲食習慣。 一、主食 這一時期主食的種類仍可分為餅、飯、粥、糕等數(shù)種。從史籍的出現(xiàn)頻率來看,餅最多,飯粥次之,糕較少。 (一)餅。這是一個類概念,種類繁多。它既包括現(xiàn)在的餅類食品也包括現(xiàn)在的饅頭﹑包子、面條類食品。他們制作簡單,攜帶方便,價格低廉,實在是居家旅行的佳物,也正因為這樣成了隋唐時期的主食。粗略計算,這一時期出現(xiàn)在史書上的餅就有胡餅,蒸餅煎餅環(huán)餅湯薄餅燒餅籠餅等。胡餅類似燒餅,不過個兒比燒餅要大,1969年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唐代墓葬中曾出土一枚直徑19.5厘米,的唐代胡餅。當時又出現(xiàn)了胡麻餅,類似今天的芝麻燒餅,頗受歡迎。 長安城有名為“輔興”的名坊,那的胡麻餅非常有名,有名的史料是白居易寫下的《胡麻餅與楊萬洲》“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于饑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碑吜_(原文有食字旁),畢羅也是一種胡食,一種帶餡的面點。唐朝新傳入的食品。是一種北方流行的餡餅,尤其在關中地區(qū)大受青睞。最早發(fā)明的人姓畢與羅,二位發(fā)明者將姓合二為一為之命名。長安據(jù)說有專賣店,而且不止一家,競爭激烈,使得制作工藝不斷提高,畢羅中的餡料五花八門,高手韓約的櫻桃畢羅在做完后,其中的櫻桃顏色不變更可謂一絕。 明經(jīng)進士城市平民都去店中吃,而衣冠家就自己做畢羅。蒸餅是非常普及的食物,就是今饅頭一類的面食,形狀上圓下平。走在長安街上就能看到有人推著這種上圓下平的食品叫賣。武則天時四品官張衡就是因為“路旁見蒸餅新熟,逐市其一,馬上食之,被御史彈劾”【2】而未能升入三品官。鑒真和尚東渡日本也隨船帶了 “干蒸餅一車。”【3】湯餅,就是面條了?!短屏洹肪硎逵浌獾撍鹿┌俟偕攀秤性疲骸岸聞t加造湯餅??夏月加冷淘?!彪S季節(jié)的變化,在夏天滾燙的面不好吃,就吃涼面,稱為“冷淘”。詩圣杜甫在成都草堂吃的涼面“經(jīng)齒冷于雪”,可見這“冷淘面”是夠涼的。這面還有“青青高槐葉”點綴其上,“碧鮮俱照箸”,原本只有七分味道的面條也變成了十分的美食了。湯餅中還有一種被稱為不托,在形制上稍寬一點。 (二)飯。飯也是種類甚多的一個類概念。又粟米飯(黃米飯)稻米飯(糯米飯)麥飯(蕎麥大麥)雕胡飯等。北方人以栗米飯為主,南方多水稻,以稻米飯為主,較少還有麥飯和雕胡飯。雕胡飯這名字文謅謅的一聽就知道是詩人和文士起的,一般百姓只能吃栗米和糙米做的飯。這種飯吃下去是澀口難入,甚至于“吃則胸疼”。相對而言貴族的飲食要考究的多了,夏天有用水晶飯(糯米),龍晴粉,冰片,牛酪漿調(diào)制后放入冰池冷卻的清風飯,是唐敬宗食用的消夏食品。而同樣是黃米飯也常有將肉絲雞蛋等雜味湯汁澆到黃米飯上的“御黃王母飯”。(三),粥 。粥的原料與飯相同,種類也是差不多。記有粟米粥,稻米粥,麥粥,面粥等。在夏天作為消暑的食品見錄于書為多。粥里可以加上各種配料,因配料不同分為杏酪粥,云母粥,胡麻粥,地黃粥,茶粥,蔥粥等。后唐時宰相上朝前堂廚準備的小吃中還有高級的栗粥,乳粥,豆沙加糖粥。因為粥的配料不同,顏色也多種多樣。白黃玄紅各色在碗中爭艷,令觀者賞心悅目,食欲自然大開。(四)糕。糕點是較為精致的食品了,嚴格說來屬于點心類。點心這個詞唐時叫“菓子”。 1966----1972年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唐代墓葬中曾發(fā)現(xiàn)有很多精美的花式點心,它為我們認識唐代電信提供了實物資料。糕也是點心的一種,也有許多名目,在韋巨源《燒尾宴食賬》中就有“七返糕,水晶龍鳳糕(糯米棗糕),玉露團(酥糕)”?!?】等數(shù)種。據(jù)說有人就因為有一手做糕的絕活而入朝為官,相比之下上面的張衡大人卻是敗在吃上??哎,為之一嘆。這一時期的主食還有以下特點。一,在唐朝時某些主食和節(jié)日已經(jīng)成為固定的組合,如《唐六典》中記載寒食吃粥,正月十五,九月九日吃糕,正月七日,三月三日要煎餅,五月五日食吃粽。二,前述主食的大部分前代已有。除此而外,這一時期還出現(xiàn)了一些面點新品種,如春繭包子餃子等。二、副食 總是吃主食未免太過單調(diào),各類副食紛紛出籠。原材料較魏晉時期更為豐富多彩,這不得不歸功于唐朝開明的對外政策,大量國際交流帶來的是食文化的加速發(fā)展。蔬菜中出現(xiàn)了萵苣,菠薐(菠菜),內(nèi)臟如魚肚,馬腸等下水也出現(xiàn)在好食之士的菜單上。說起下“水”就不能不提起海味,這兒有鯢魚,海蟹,比目魚,海鏡,海蟄,蠔肉,烏賊,魚唇,石花菜等等,豐富程度可以比美如今的水產(chǎn)市場。只是有人嫌這些材料還是太普通,標新立異者“食不驚人死不休”,把蝙蝠,蜂窩,象鼻,蟻子,老鼠一一請進了廚房,拉進了湯鍋。然而這些仍不能滿足人的欲望需求,甚至連蛇蝎,蚯蚓,蜣螂乃至臭蟲也難逃惡運,先后慘亡于屠夫之手。這一時期的烹飪方法仍以蒸煮烙燒煎炸烤為主。菜肴仍然是以前代的炙品,膾品,脯品,羹臛,菹齏居多,但還是出現(xiàn)了許多素菜和花式菜肴。 (一)炙品。炙品就是燒烤了,隋朝的人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用不同的燃料燒烤的味道是不同的,他們就變著法子換上各種燃料,石炭,柴火,竹火,草火。當時用來行炙的有 牛,馬,驢,羊,鹿,鵝,蛙,魚,蠔,蚌蛤,蝤蠐(天牛的幼蟲),大貊,茄子 等。換叫出名的有“駝峰炙”,韋巨源的“升平炙”,唐懿宗的“靈消炙”。(二)膾品。這使的膾品依然成風。史料記載“南孝廉者,善斫膾。薄若絲縷,輕可吹起,抄刀響捷,若合節(jié)奏”這樣出色的刀功真是一種藝術。有名的膾品如隋的“天孫膾”“飛鴛膾”,唐的“丁子香淋膾”這些膾品做工精細,裝盆時配上花葉,增加聲色。美食當前,引人折腰,卻讓人忘了生魚的不衛(wèi)生。唐玄宗的宰相房琯因公在外,路上吃了膾,結(jié)果死于路上。(三)脯品。肉脯類食品因為原料的增加種類得到細化,除了一般的肉脯外,還有鹿蚌,蜈蚣,野豬做的肉脯。后面的幾種材料較為難得,多見于宮廷中。象野豬脯就是唐玄宗送給安祿山的,唐懿宗的同昌公主食用的紅虬脯,彈性奇佳,放在盤中“高一尺”,用“筋”捆起來卻“無三,四分”,放松后恢復如初。(四)羹臛。關于這個最有名的就是唐玄宗召李白,用七寶床賜食,親自調(diào)羹喂食。見史記載的有羊羹,魚羹,蝦羹,蛤蜊羹,鱖魚羹,薺菜羹,香芹羹,榆葉羹。從材料的差異就能看到哪些是皇帝吃的,哪些是百姓吃的?;实圪n臣下的有月兒羹﹑甘露羹。蹄羹,駝蹄就是高級的羹類。(五)菹齏,與羹不同的是這種羹以低廉價格蔬菜類為主,所以在民間極為普遍。見諸記載的不多,還有百歲羹一說,“言至貧亦可具,雖百歲,可常享”【4】。確實是有夠廉價的。主用材料為芹菜,薺菜,蒜泥,雖然聽說還有用筍和藕的制造,但都是較為高級的菹齏,是官員們吃的,不是小小的草民能消費的。(六)素菜與花式菜肴。豆腐一詞已正式出現(xiàn)在史料中,說明以大量普及。清異錄卷上還出現(xiàn)了以素料制作成動物形象的菜點。中國史上關于素料葷作的最早記載是:唐崔侍中安潛相信佛教,他在西川當官,只吃蔬菜,用面和蔬菜染上色料,做成“象豚肩,羊臑,膾炙之屬”,十分逼真。除了素菜葷作還有各色花式菜肴變的很考究,典型的例子是《清異錄》所記載的“輞川小樣”。根據(jù)詩人王維的《輞川圖》制作的冷盤工藝菜肴,因為《輞川圖》共有二十處景觀,輞川小樣需要二十個人同時動手,各用魚,膾,脯,醬等材料擺置一景,與圖對應。南北方的飲食文化在統(tǒng)一的唐王朝得到了很好的交流,但是還是有很明顯的區(qū)別的,北方主菜以肉食為多,南方以魚食為主。其中的羊,肉,乳品要高于魚制品。論其緣由恐怕還是因為北方游牧民族漢化融合后帶來的殘留痕跡。還有對貴族有發(fā)放食料的記載,其中“羊二十口,豬肉六十斤,魚三十條”【5】羊肉供應居多,可以看做游牧民族食品演變的一環(huán)。南方是以魚為主,唐時蘇州好燒鯉魚;隋代有吳郡的“金齏玉鲙”;懷素從南方長沙到北方長安,在他的《食魚貼》里說:“老僧在長沙食魚,及來長安城中多食肉?!庇糜H身經(jīng)歷說明了南北方飲食的不同。其實也是很正常,南方海岸線長,又有大量的湖泊河流,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另外還要說一下黔中和嶺南的食物非常奇怪,桂林人吃青蛙,嶺南人吃“象鼻炙”,更有甚者是一道“不祿羹”,要用鼻子飲,即“瞞斟一杓,內(nèi)嘴入鼻,仰首徐傾之。飲盡傳杓,如酒巡行之”。此外,“容南土風好食水牛肉。。。。。。?;蚺诨蛑?。。。。。即飽,即以圣銷齏之”【6】?!?十國春秋》有記:“南之蛑蝤 北之紅羊東之蝦雨 西之佳栗,無不畢備,可云,富有小四海矣 ”反映出當時飲食生活中出現(xiàn)得交流與融合。 這一時期的水果與前代大致相同。唐朝常吃的水果有葡萄﹑甘蔗﹑石榴﹑橘﹑瓜﹑李﹑桃等。到盛唐以后還有殷桃和荔枝。這兩種水果在北方很名貴,皇帝常將他們賜予臣下。關于西瓜起源于何時尚不明確,但在唐代瓷器上清楚的留下了西瓜的花紋。此時西瓜出現(xiàn)應是確定無疑。除自然糖 飴糖外,又多了一種蔗糖。唐太宗曾派人去印度學習熬糖法技術。糖的引進使飲饌風味更加豐富,特別是還促進甜食迅速發(fā)展。受游牧民族飲食影響,北方吃乳酪類食品較多,有馬酪﹑羊酪﹑杏酪﹑酪櫻桃﹑酪雕胡等。 三、飲茶中國古代的飲料本來主要是酒。宴會也好,待客也好,都是酒在唱主角。這種情況至唐代初期都這樣,但到唐玄宗以后,茶的異軍突起使酒在很多場合下降低了作用。正所謂“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說明了茶地位的提高。 (一)飲茶 茶在唐代普及到了北方中國,隋及唐初,北方飲茶的人還不多,但到唐玄宗時飲茶逐漸普及開來。到了唐德宗時期,茶文化出現(xiàn)了一本經(jīng)典之作:陸羽的《茶經(jīng)》。 《茶經(jīng)》中對茶的出產(chǎn)地介紹的十分詳細,并根據(jù)地區(qū)分為上,次,下,又下四等。以峽洲,光州,湖州,彭州,越州五地茶為上等。此時的名茶眾多,有蒙頂石花,紫筍(因產(chǎn)地不同有分支),神泉,小團,昌明,獸目,碧澗,明月,芳芯,露牙,香山,南木,衡山(這是茶名),東白,白露,黃牙,團黃,天柱,陽羨,紫英,祁門。唐使常魯公出使吐蕃,贊普招待他的都是中原的名茶。唐穆宗時,有官員反對增加茶稅,提到“茶為食物,無異米鹽”,可見茶的高普及程度。茶的發(fā)展還在泡茶技巧上體現(xiàn)出來,在原有的“庵茶法”(直接用開水沖入容器,泡開里面的茶葉)上有了陸羽的煮茶法。此法分五步,一把茶炙干,捻碎至粉末,二,煎水,先要選好水。當時南方煎茶用的七種水,按等級高下依次分為“揚子江南零水,第一;無錫惠山泉水,第二;蘇州虎丘寺泉水,第三;丹陽縣觀音寺水,第四;揚州大明寺水,第三五;吳淞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第七”【7】。將水煮至中沸(開水的沸騰是四周邊沿向內(nèi)翻騰)三取這時的水一勺備用,攪拌水使之沸度均勻,同時將少量的茶末放入。四將水攪拌至出現(xiàn)泡沫(湯花),此時將先前的一勺水加入,繼續(xù)攪拌。五將茶水拿下,倒茶。晚唐又出現(xiàn)了點茶法,此時茶文化已經(jīng)形成了體系,有著對茶葉,茶水,茶器,茶禮等一系列的講究。文人形成茶社,說道論佛,高談闊論。展現(xiàn)出一種高雅的文化氛圍。“茶道”作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被流傳到了國外,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