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姓有5個源出:出自贏姓、出自羋姓、出自部落、以地為姓、改姓或賜姓
1、出自贏姓,秦武公死后,武公同父異母的德公將皇位從兒子公子白手中奪走,德公把平陽封給了公子白,公子白死后,他的后人就以白為氏。
2、出自羋姓,顓頊帝的后裔陸終娶鬼方氏為妻,生下六個兒子,其中第六個兒子叫季連,賜姓羋。后來季連被封在白邑,稱為白公勝。白勝公因為百姓發(fā)動政變失敗后,自殺,他的子孫便以封邑未姓。
3、出自部落,中國北部的姜姓部落首領(lǐng)炎帝有一個大臣叫白阜,精通水脈,為疏通水道做出了貢獻,其子孫便以白為姓。
4、以地為姓,據(jù)《姓氏考略》所載,唐置白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白縣一帶),國人以地為氏,稱為白姓。
5、改姓或賜姓,元時西域紇城人察罕,明時元人北斗努、阿都拉、伯嘉律等人被賜姓白;又元代回回世家伯篤那丁,“其子察汗,賜姓白氏”。
袁、章、堅三姓氏的起源是什么?
袁姓:
1、袁氏姓源主要出自媯姓,即為古帝王虞舜之后。相傳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顓頊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東菏澤東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媯汭河(今山東永濟南),所以后代又有媯姓。以媯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滅商后封為陳侯(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陽)的陳胡滿,陳胡公媯滿的11世孫有個叫諸的,字伯爰,其孫濤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稱爰氏,春秋時世襲陳國上卿。由于當(dāng)時爰字和袁、轅、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來的子孫就分別以這6個字為姓。正如《袁樞年譜》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異。據(jù)《通志.氏族略.以字為氏》所載,袁亦作轅、爰。陳胡公之裔。十八世孫莊伯生諸,字伯爰。伯爰之孫濤涂,以王父字為氏,稱爰濤涂。亦作袁濤涂。世代為陳上卿。其后有袁氏。史稱袁氏正宗,衍生出汝南袁氏與陳郡袁氏。陳郡袁氏從周朝就已世居我國北方,從魏晉南北朝汝南袁氏已經(jīng)南遷,出自陳郡、汝南兩望族后裔早已散居江南許多地方,隋唐以前,袁姓的許多顯赫名人已出現(xiàn)在江南地區(qū)。明、清之際,袁姓已遍及全國。
2、出自軒轅黃帝,軒轅以土德得天下。軒轅氏,又稱玄袁氏,為少典氏之子,因其族善制作大車轅,駕車周流天下,故而稱軒轅氏。其居住地又因黃帝軒轅氏而命名軒轅之丘,軒轅氏起兵革炎帝,以車帳相結(jié)為營,因是軒轅氏發(fā)明,世稱行轅。軒轅氏初都有熊之墟(鄭州或開封),所居之地,有以轅為名之邑,后稱為袁邑。上古時爰字和袁、轅、榬、溒、援等字音同意同,軒轅氏革炎成功,代炎帝而當(dāng)天子,號黃帝。其后裔以邑為氏,世代相傳姓袁。后衍遷河北,這就是河北袁氏。 少數(shù)民族
3、出自少數(shù)民族。據(jù)《魏書·高車傳》云:高車,蓋古赤狄之種,初號為狄歷,北方以為敕勒,諸夏以為高車丁零,其語略與匈奴同而有小異,其種有狄氏、袁紇氏、斛律氏、解批氏、護骨氏、異奇斤氏……無都統(tǒng)大帥,當(dāng)種各有君長,為性粗猛,黨類同心,至于寇難,翕然相依,斗無行陣,頭別沖突,乍出乍入,不能堅戰(zhàn),其俗蹲踞褻黷,無所忌避,婚姻用牛馬納聘以為榮。俗無俗,不作酒,迎婦之日,男女相將,持馬酪熟肉節(jié)解,主人延賓,亦無行位,穹廬前叢坐,飲宴終日,復(fù)留其宿,明白將婦歸。頗諱娶寡婦而優(yōu)憐之,其畜產(chǎn)自有記識,雖闌縱在野,終無妄取。俗不清潔,喜致雷震。其死亡葬送,掘地作坎,坐尸其中,張臂引弓,佩刀挾槊,無異于生,而露坎不掩,其遷徙隨水草,衣皮食肉,牛羊畜產(chǎn),盡與蠕蠕同,唯車輪高大,幅數(shù)至多。高車之種有六:狄氏、袁(韋)紇氏、斛律氏、解批氏、護骨氏、異奇斤氏。又有十二姓:一曰泣伏利氏,二曰吐盧氏,三曰乙旃氏,四曰大連氏,五曰窟賀氏,六曰達薄氏,七曰阿侖氏,八曰莫允氏,九曰俟分氏,十曰副伏羅氏,十一曰乞袁氏,十二曰右叔沛氏。(見《北史·高車傳》。)六種之袁紇氏,袁韋形近,韋回同音,實乃回紇部族?!短茣せ丶v傳》云:回紇,其先匈奴之裔,在后魏時號鐵勒部落,依托高車,臣屬突厥,近謂為特勒,自突厥有國,東西征討,皆資其用,以制北荒。此回紇,即高車六種之袁紇氏。在以回紇為本核心的漠北十五部大聯(lián)盟,其中就有蒙古土默特的先族和圖瓦共和國的先民。唐謂之都播或都波,《蒙古秘史》寫作禿馬敦、禿巴思,《元史》寫作吐麻、禿馬。第十一姓乞袁氏,實即成吉思汗之始祖乞顏氏,或稱乞引氏。袁、顏、引,大致同音,是史官按自己的方言所注音。乞袁氏與元朝中的元是一定根據(jù)的,其后裔自謂出自蒙古族王公顯貴乞袁氏家族,隨后人以袁為姓。
來源章姓的主要有兩個。一是以國名為姓氏,源于姜姓。姜子牙后 人封國于鄣,春秋時鄣國被齊滅掉,鄣國的后人以國名“鄣”為氏,因 國家已不復(fù)存在,又去掉表示疆邑的“阝”,成為章姓。二是改姓。漢 代章弇原為仇氏,因避仇而始改之為章姓。
鄣國被滅,章姓始散居齊地,秦漢之際,章姓已北入蒙古,西入陜 西,南及蘇、贛。魏晉南北朝時期,章姓形成豫章郡望。隋唐之際,章 姓落籍梓州(治今四川三臺),今江蘇、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均有了 章姓人家。五代十國時期,章姓落籍福建。兩宋時期,江南章姓名家輩 出。明初,山西章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于湖南、湖 北、陜西、河北、北京等地。明清之際,章姓遷居臺灣以及東南亞和歐 美等地。如今,章姓尤以湖北、浙江、 江西等省為多。
章姓歷史人物有章邯,秦朝將領(lǐng)。 巨鹿之戰(zhàn)中被項羽擊敗而投降,隨從入 關(guān),封雍王。章生一,南宋制瓷名家, 與弟生二各主一窯,均為宋代名窯。他主持的一窯,稱“哥窯”,生二 主持的一窯稱“弟窯”,又稱“龍泉窯”,其產(chǎn)品以青瓷為主,除銷往國 內(nèi)各地外,還遠銷至日本、東南亞、印度、西亞各國和埃及、歐洲等各 地。章學(xué)誠,清史學(xué)家。一生致力于講學(xué)著述,尤以編修方志見長。著 有《文史通義》《校讎通義》等。章炳麟,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 因發(fā)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又為鄒容《革命軍》作序而入獄。1904 年與蔡元培發(fā)起成立光復(fù)會,為會長,后加入同盟會。對中國近代哲 學(xué)、文學(xué)、歷史學(xué)等均有較高造詣。章士釗,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 和學(xué)者。早年與黃興組織華興會,后參加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 動。
堅姓起源
1 公堅氏。公某氏的復(fù)姓姓氏很多,基本都是魯國國君后裔,在魯昭公出逃的時候改姓公某氏,公堅亦為此類。后復(fù)姓簡化,為堅氏;
2 皋陶之后。皋陶字庭堅,傳說為黃帝的八個賢臣之一,號八愷。其子孫以祖先的字為氏
堅姓很少見,郡望穎川
歷史上的名人有
堅廬,是燕趙之地的一個反匪
堅鐔 ,東漢云臺二十八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