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山人 蕭山人的由來
蕭山擁有悠久的歷史。歷史上,蕭山人分三大類:
1.沙地人;
2.塘里人,通常被(沙地人)稱作“里畈人”;
3.南片人。
?。ìF(xiàn)在通常把2、3兩類直接稱為里畈人,不作區(qū)分)
沙地人生活在錢塘江邊的灘涂地,他們大多從紹興移民來此地,一開始都一窮二白,想要起家立業(yè),只能靠自己的雙手和頭腦,因此沙地人天然具有勤儉的品質(zhì),“肯做生活”、“會做人家”;而且沙地人擅長商品交易,精于計算,他們很關心市場變化和價格信息,一開口就是“今朝毛豆價鈿好弗好?”。
塘里人則世代居住于海塘以內(nèi)的安全地帶,他們有祖輩留下的產(chǎn)業(yè),生活比較有保障,而且聚族而居,有祠堂,有傳統(tǒng),重情誼,講究輩份和秩序,塘里人大多認為“金窠銀窠,不如自己的草窠”,喜歡穩(wěn)定的生活。
南片人生活在蕭山南部,靠近山區(qū),也是世代聚族而居,姓氏集中,南片人有很強烈的團體歸屬感和互助精神,同聲同氣,民風淳樸,而且有古時尚勇好勝的風范,重義氣,敢作敢當。
在歷史上,沙地人、塘里人、南片人并不能親如一家人。塘里人看不起沙地人,沙地人又不喜歡塘里人。但是,蕭山圍墾改變了這一切。
蕭山圍墾規(guī)模浩大,全世界罕見,高峰時出動十幾萬人參與會戰(zhàn)。全蕭山的適齡男子,幾乎全部沖上了圍墾戰(zhàn)場,在天寒地凍的嚴冬臘月,離開自己的家室,冒著徹骨寒風,徒步數(shù)十里、一兩百里路,去錢塘江邊,戰(zhàn)天斗地。他們住草棚草舍,悃爛污泥地;吃咸水飯,喝咸水茶,用霉干菜、霉豆腐、蘿卜干下飯;用鐵耙、土笪的簡單工具,與兇悍無情的錢江涌潮搏斗,創(chuàng)造了美麗富饒的蕭山圍墾。
通過蕭山圍墾建設,沙地人、塘里人、南片人,團結到一起,戰(zhàn)斗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結下了戰(zhàn)友般的堅固情誼,形成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兄弟合作關系,很多人結下了親家關系。這樣,塘里人和南片人,就真正融合成為現(xiàn)在的里畈人。沙地人與里畈人的距離也逐漸被拉近。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快,沙地人和里畈人不斷被拉近。就這樣,沙地人和里畈人就融合成為了真正的蕭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