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代紫砂壺大師名單
黃玉麟,汪寶根,沈孝鹿 ,談堯坤
黃玉麟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2年)-民國3年(1914)。原籍蘇州,曾被蘇州吳大澄聘請在家制壺。黃在吳家鑒賞到許多古代青銅器和陶器,受到啟發(fā),便將這些藝術特色融化于制壺技藝之中,使之技藝精進。所制茗壺,多圓式。
2. 中國歷史紫砂壺名家
魚化龍紫砂壺的名家排名如下,
1.邵大亨之魚化龍,龍頭較小,壺身更注重流波的紋路。
2.黃玉麟被公認為是做魚化龍此式的高手,可以說他的魚化龍頗有氣韻,無論是壺身波紋還是龍頭、魚形俱是精巧絕倫。
3.程壽珍之魚化龍,在壺流處也擬作龍頭紋樣,壺身龍頭更為明顯。
4.朱可心之魚化龍,更注重變化,其三彎流與扁式同樣別具韻味。
5.吳云根之魚化龍有黃玉麟之風,整體飽滿自然,壺身各細節(jié)都表現的非常到位,是黃玉麟之后做魚化龍此式最為出色的一名大家。
3. 歷代紫砂壺大師名單圖片
1、尹君群: 當代中國紫砂陶藝名家。工藝美術師,多年來潛心歷代紫砂名作,從傳統(tǒng)入手,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2、尹益中,工藝美術師。1966年生于陶藝世家,1983年進紫砂工藝一廠學習制壺技藝。曾得到工藝美術大師蔣蓉女士親自指點教誨。1990年進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進修制陶造型設計創(chuàng)作,作品被多部紫砂專著收錄,并獲大獎。
3、尹占民
“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尹占民從傳統(tǒng)器形《魚化龍》開始創(chuàng)新,在傳統(tǒng)器形的基礎上,加入了自己對紫砂雕塑的理解,將堆塑的手法在壺身造型上,讓形更加逼真生動,層次感更加分明,空間感更加強烈。尹老師的“魚”“龍”造型在丁山堪稱一絕。
4. 紫砂壺大師的歷史排名都是誰?
國家級紫砂壺大師排名:
一 、顧 景 舟
江蘇宜興上袁村(今紫砂村)人。生前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988年第二屆),是紫砂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二、蔣 蓉
從事紫砂事業(yè)七十余年,創(chuàng)作了上百件作品,有光貨、花貨、擺件,設色花貨尤為世人稱道,作品取材于自然界的動植物,瓜果蟲鳥,形神兼?zhèn)?,惟妙惟肖,色彩逼真,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三、徐 秀 棠
1937年生于宜興蜀山紫砂世家,1954年師從紫砂陶刻名藝人任淦庭先生,1955年入蜀山陶業(yè)合作社(宜興紫砂工藝廠前身),1958年參加中國民間雕塑研究班學習,后轉入“泥人張(張景祜)”工作室學習彩塑。1995年創(chuàng)辦長樂陶莊。是中國十大紫砂壺大師之一。
四、 呂 堯 臣
1940年出生于江蘇宜興高滕鎮(zhèn),1958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著名老藝人吳云根學習紫砂技藝。
其開宗立派的“呂氏絞泥”技法,改變了紫砂陶藝原有的內涵和形式,被譽為“壺藝魔術師”。被載入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為“世界名人協(xié)會”終生會員。
五、 汪 寅 仙
1943年出生于江蘇宜興丁蜀鎮(zhèn);1956年進紫砂工藝廠師從吳云根、朱可心等著名老藝人。是中國十大紫砂壺大師之一。
六、徐 漢 棠
1932年5月出生于宜興紫砂陶業(yè)世家,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拜壺藝泰斗顧景舟為師,是顧景舟的第一個入室大弟子。是中國十大紫砂壺大師之一。
一直關心社會,支持慈善事業(yè)。2014年個人出資1000萬元成立丁蜀鎮(zhèn)徐漢棠教育基金會,專門用于獎勵優(yōu)秀學生,資助貧困學生。
七、 譚 泉 海
陶刻作品曾獲萊比錫國際金獎,曾到臺北和馬來西亞舉辦個人書畫展覽,曾任宜興市人大副主任。第七、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5. 歷代紫砂壺大師名單及簡介
沒聽說過。
以下供參考。
歷代紫砂壺制作名家
王友蘭 清順治-康熙年間制陶名藝人。
鄭寧候 清康熙年間制陶名藝人。
華鳳翔 清康熙至雍正年間人,善仿古,所制壺精雅而不失古樸風味,兼長紫砂爐均,所制仿漢方壺精美絕佳,多上均釉,巧妙而不纖,工而能樸,款識以方章[荊溪華鳳翔制]落之 。
陳鳴遠 號鶴峰、鶴屯、壺隱、石霞山人等,清康熙年間制陶名師,生卒不詳。是時大彬之后的一代名師,長于雕塑裝飾,善翻新樣,技藝精湛,且作品款識書法雅健,有晉唐之風,所作之品,為文人學士、名臣公卿爭相覓取,名孚中外。當時北京有“海外競求鳴遠碟”的贊語,他設計制作的作品有壺、杯、瓶、盆、文房雅玩數十種,有《天雞壺》、《海棠壺》、《誥寶壺》、《花樽》、《菊盆》、《香盤》、《什錦杯》等,傳世作品《南瓜壺》、《竹筍水盂》現藏于南京博物館。
袁郁龍 清康熙雍正年間制陶名藝人,有《素身扁壺》傳世。
蔣德林 字萬泉。清道光-同治年間制陶名藝人。據光緒《宜興縣志》記載:德休“百藝極精,凡茗壺、花盆、杯盤及一切書案陳設器具,色色工致,為一時之冠”。
何心舟 清道光-同治年間制陶名藝人。
王東石 清道光-同治年間制陶名藝人。
師蠡閣 清同治-光緒年間人,有《刻花折腰扁壺》傳世。
范鼎甫 清咸豐-同治年間制陶名藝人。
文旦 資料不祥
古蓮子 資料不祥
礦成 資料不祥
鄧奎 字符生,清道光前后人,瞿子冶的朋友,與紫砂藝人合作,自己設計監(jiān)制紫砂壺,自撰銘文,或刻花、竹,壺底用印“符生鄧奎監(jiān)造”。
梅調鼎 字友竹,字赧翁。清代道光、咸豐年間人。工書法,在紫砂壺上刻書畫,自成一派。
潘虔榮 字壺軒,清代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制壺藝人。
邵梭根 清代嘉慶、道光年間制壺藝人。
邵維新 清道光、同治制壺藝人
。
史維高 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制壺藝人。
楊季初 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壺藝家。
朱堅 字石某(石梅),清代嘉慶、道光年間人。擅長金石書畫,是略晚于陳鴻壽與楊彭年合作的文人。他的裝飾書畫格調高雅,金石韻味濃厚,刀法遒勁。
趙松亭 曾用名支泉,藝名東溪。宜興蜀山川埠上袁村人,清末民初制壺藝人,實業(yè)家。
瞿子冶 清·道光、同治年間人
陳伯芳 暫無資料
朱石梅 暫無資料
邵行然 暫無資料
范勤芬 清末民初宜興紫砂藝人。工治砂壺。鎮(zhèn)江文物商店藏有“范勤芬折腰壺”一具,紫赭泥。壺身上部,呈內弧線,形成高頸、小口;下部呈外弧線,形成碗狀圜底。半球形小蓋,菌鈕,一彎流,耳形把。底鐫“范勤芬造”草篆款。通高11.5、口徑3.5公分。
張春芬 清末民初宜興紫砂藝人。精於制作花色壺。鎮(zhèn)江文物商店藏有“張春芬藕形壺”一具,以一大藕作壺身,小藕作流,荷梗作把,荷葉作蓋,荷花作飾,構思奇巧,塑造工致。底鈐“張春芬制”篆書印。通高10.5公分。
吳大澄 在晚清的紫砂壺史中,吳大澄聘黃玉麟及其他人,為其做壺,史料中常提起,較為可信。但像《陽羨砂壺考》云∶「碧山壺館藏愙齋紫砂大壺一柄……,考甲午年清卿任臺灣巡撫……?!菇袢巳砸谩谩复藟刂旗都孜?1894)年,正當吳大澄任臺灣巡撫,師敗於日本之年,或如張虹謂,「紀之以寄概」。(見《宜興紫砂珍賞》顧景舟主編,頁149,三聯(lián)書店有限公司出版,1992,香港)可信程度就不那麼大了。 關於吳大澄事跡,國內有多種書籍刊載,其中包括《清史稿》,但均不完整。原上海圖書館館長顧廷龍先生著有《吳愙齋先生年譜》一書,惜至今未能讀到。至於吳大澄有沒有做過臺灣巡撫,我所見到的一些資料,均未提到。至於吳大澄何時參與紫砂壺事,聘黃玉麟及其他人為其做壺,可從現存的紫砂壺傳器中帶有確切紀年款的茗壺中尋找答案。 吳大澄(1835-1902),江蘇吳縣人。初名大淳(以避清同治帝穆宗載淳諱改今名),字止敬,又字清卿,號恒軒、白云山樵、白云病叟、頌軒、鄭龕、二田居士,晚號愙齋,室名二十八將軍印齋、二舊居、十二金符齋、十六金符齋、十圭山房、十將軍印齋、十銅鼓齋、八虎符齋、三百古愙齋、千愙齋、五十八璧六十四琮七十二圭精舍、止敬(堂)、雙領居、雙罌軒、玉佛龕、玉琯山房、龍節(jié)虎符館(又稱龍節(jié)虎符之館,刻有印章)、白云山館、漢石經室、百二長生館、百宋陶齋、師籀堂、兩壺盦、兩秦鼎室、寶六瑞齋、寶秦權齋、梅竹雙清館、瑞芝堂、辟雍明堂鏡室、瑤琴仙館、鏡室、簠齋、攀古樓。同治初客瀘,入萍花社書畫會。少從陳碩甫學篆書,中年后又參加古籀文,益精工。為著名金石考古家、文字學家。(見《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俞劍華編,頁276,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中國近現代人物名號大辭典》陳玉堂編著,頁349,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古漢語知識詳解辭典》馬文熙、張歸璧等編著,頁1195,中華書局,1996。)
汪淮 字小海,一字禺義,清乾隆至嘉慶年間人,能書善詩,所制茗壺精雅渾厚,書法端正,傳器稀少
楊繼光 清雍正至乾隆年間人,所制壺以宮廷風格為裝飾手法,善制宮廷御器,泥料配合恰當,以用色稱許,工藝精巧,傳器稀少 。
江案卿 清咸豐至民國初年間人,制工樸素,工藝精簡,為一紫砂名匠,
金士恒 清雍正-乾隆年間制陶名藝人。
許龍文 清雍正時制陶名藝人。
陳漢文 清雍正-乾隆年間制陶名藝人。
范章恩 字迪恩,清雍正-乾隆年間制陶名藝人。
惠逸公 清乾隆時制陶名藝人,所制壺的形式大小、厚薄等可與惠孟臣相伯仲,世稱“二惠”。膺品亦多。
潘大和 清乾隆-嘉慶年間制陶名藝人。
陳鴻壽 字子恭,號曼生,1768-1822,原籍浙江錢塘。擅長砂壺設計,書畫,是著名的“西冷八家”之一。嘉慶六年(1801年)任何淮安同知。詩、文、書、畫、皆以資勝。為溧陽知縣時,公余時辨別砂質,創(chuàng)制砂壺新樣,設計壺樣十八式,請制陶名工楊彭年、楊鳳年兄妹,邵二泉等制造,然后由陳曼生及其幕客江聽香,高爽泉,郭頻迦、查梅史等銘刻書畫裝飾,世稱“曼生壺”。造型有石銚橫云、井欄、合歡、卻月、半瓦、方山、瓜形、覆斗等式。陳曼生,酷嗜摩崖碑拓,所刻銘文篆、隸、行皆有,篆刻追蹤秦漢。曼生壺底部常用“阿曼陀室”、“桑連理館”印記,且有“彭年”二字小章,現有《瓦當壺》藏于上海博物館。
范莊農家 有《果銘竹節(jié)壺》及《仿曼生紫泥大壺》傳世。
味清老人 有《松桿筆筒》傳世。
壺癡 有《加彩印包壺》傳世。
元茂 有磨光《束腰孟臣小壺》、《捷普玉蘭》、《素身大壺》傳世。
許伯俊 有《直身提梁大方壺》傳世。
繼長 有《漢方壺》傳世。
徐飛龍 有《漢方壺》傳世。
漢珍 有《粉彩山水竹節(jié)壺》傳世。
王南林 有《素身圓清壺》傳世。
陽友蘭 有《銘刻鐘形環(huán)帶壺》傳世。
楊履乾 有《坭繪山水圓壺》傳世。
邵盤珍 有《鼓腹孟臣小壺》傳世。
萼圃 有《折腰孟臣壺》傳世。
楊彭年 字式泉,號大鵬。清嘉慶年間制砂壺名藝人。生卒不詳。荊溪人,一說浙江桐鄉(xiāng)人,弟寶年、妹鳳年,均為當時制壺名藝人,善于配泥,所制茗壺,玉色晶瑩,氣韻溫雅,渾樸玲瓏,具天然之趣,藝林視為珍品,當時常為溧陽知縣陳鴻壽制作《曼生壺》,歷來為鑒賞家所珍愛,現有《鐘式壺》藏于上海博物館。
楊鳳年 清嘉慶年間制壺名藝人,荊溪人,一說浙江桐鄉(xiāng)人,楊彭年之妹。構思巧妙,浮雕精美,可與其兄媲美,是歷來公認最有名望的制砂壺女藝人,傳世作品較多,所制《風卷葵壺》造型典雅,制作工巧,用名貴的天青泥制成,紫檀色中微泛藍,精美內含,溫潤如玉?!吨穸螇亍烦首仙林€(wěn)重,壺體為毛竹段形,嘴、蓋、把,均以竹枝、竹葉裝飾,比例勻稱,疏密合度,工藝精巧,為壺中佳品,現藏于宜興陶瓷博物館。
盧占延 號木道老人,為民國初陶人,出生于福建永安。解放后被國家評為特級手拉壺大師,在朱泥器中享有極高聲望!據云裘桂林、張德海等曾在他門下學藝!
瞿應紹 字子治,號日壺、瞿甫、老治、陛春、自號茶公,嘉慶至道光年間人,尤好篆刻。
葛子厚 清嘉慶時制陶名藝人。有《梨形孟臣壺》傳世。
楊寶年 葆年,字公壽。清嘉慶-道光年間制陶名藝人。
邵大赦 亦名赦大。清道光時制陶名藝人。
吳玉亭 字竹溪。清道光年間制陶名藝人。
邵景南 號留佩主人。清道光年間制陶名藝人。
申錫 字子胎,清道光-咸豐年間制陶名藝人。善用白泥,清代宜興壺藝的后起之秀,壺底用款“茶熟香溫者帝元”。曾和楊彭年,瞿子治合作創(chuàng)制作品。
蔣德林 字萬泉。清道光-同治年間制陶名藝人。據光緒《宜興縣志》記載:德休“百藝極精,凡茗壺、花盆、杯盤及一切書案陳設器具,色色工致,為一時之冠”。
何心舟 清道光-同治年間制陶名藝人。
王東石 清道光-同治年間制陶名藝人。
師蠡閣 清同治-光緒年間人,有《刻花折腰扁壺》傳世。
范鼎甫 清咸豐-同治年間制陶名藝人。
文旦 資料不祥
古蓮子 資料不祥
礦成 資料不祥
鄧奎 字符生,清道光前后人,瞿子冶的朋友,與紫砂藝人合作,自己設計監(jiān)制紫砂壺,自撰銘文,或刻花、竹,壺底用印“符生鄧奎監(jiān)造”。
梅調鼎 字友竹,字赧翁。清代道光、咸豐年間人。工書法,在紫砂壺上刻書畫,自成一派。
潘虔榮 字壺軒,清代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制壺藝人。
邵梭根 清代嘉慶、道光年間制壺藝人。
邵維新 清道光、同治制壺藝人。
史維高 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制壺藝人。
楊季初 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壺藝家。
朱堅 字石某(石梅),清代嘉慶、道光年間人。擅長金石書畫,是略晚于陳鴻壽與楊彭年合作的文人。他的裝飾書畫格調高雅,金石韻味濃厚,刀法遒勁。
趙松亭 曾用名支泉,藝名東溪。宜興蜀山川埠上袁村人,清末民初制壺藝人,實業(yè)家。
瞿子冶 清·道光、同治年間人
陳伯芳 暫無資料
朱石梅 暫無資料
邵行然 暫無資料
范勤芬 清末民初宜興紫砂藝人。工治砂壺。鎮(zhèn)江文物商店藏有“范勤芬折腰壺”一具,紫赭泥。壺身上部,呈內弧線,形成高頸、小口;下部呈外弧線,形成碗狀圜底。半球形小蓋,菌鈕,一彎流,耳形把。底鐫“范勤芬造”草篆款。通高11.5、口徑3.5公分。
張春芬 清末民初宜興紫砂藝人。精於制作花色壺。鎮(zhèn)江文物商店藏有“張春芬藕形壺”一具,以一大藕作壺身,小藕作流,荷梗作把,荷葉作蓋,荷花作飾,構思奇巧,塑造工致。底鈐“張春芬制”篆書印。通高10.5公分。
吳大澄 在晚清的紫砂壺史中,吳大澄聘黃玉麟及其他人,為其做壺,史料中常提起,較為可信。但像《陽羨砂壺考》云∶「碧山壺館藏愙齋紫砂大壺一柄……,考甲午年清卿任臺灣巡撫……?!菇袢巳砸谩谩复藟刂旗都孜纾?894)年,正當吳大澄任臺灣巡撫,師敗於日本之年,或如張虹謂,「紀之以寄概」。(見《宜興紫砂珍賞》顧景舟主編,頁149,三聯(lián)書店有限公司出版,1992,香港)可信程度就不那麼大了。 關於吳大澄事跡,國內有多種書籍刊載,其中包括《清史稿》,但均不完整。原上海圖書館館長顧廷龍先生著有《吳愙齋先生年譜》一書,惜至今未能讀到。至於吳大澄有沒有做過臺灣巡撫,我所見到的一些資料,均未提到。至於吳大澄何時參與紫砂壺事,聘黃玉麟及其他人為其做壺,可從現存的紫砂壺傳器中帶有確切紀年款的茗壺中尋找答案。 吳大澄(1835-1902),江蘇吳縣人。初名大淳(以避清同治帝穆宗載淳諱改今名),字止敬,又字清卿,號恒軒、白云山樵、白云病叟、頌軒、鄭龕、二田居士,晚號愙齋,室名二十八將軍印齋、二舊居、十二金符齋、十六金符齋、十圭山房、十將軍印齋、十銅鼓齋、八虎符齋、三百古愙齋、千愙齋、五十八璧六十四琮七十二圭精舍、止敬(堂)、雙領居、雙罌軒、玉佛龕、玉琯山房、龍節(jié)虎符館(又稱龍節(jié)虎符之館,刻有印章)、白云山館、漢石經室、百二長生館、百宋陶齋、師籀堂、兩壺盦、兩秦鼎室、寶六瑞齋、寶秦權齋、梅竹雙清館、瑞芝堂、辟雍明堂鏡室、瑤琴仙館、鏡室、簠齋、攀古樓。同治初客瀘,入萍花社書畫會。少從陳碩甫學篆書,中年后又參加古籀文,益精工。為著名金石考古家、文字學家。(見《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俞劍華編,頁276,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中國近現代人物名號大辭典》陳玉堂編著,頁349,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古漢語知識詳解辭典》馬文熙、張歸璧等編著,頁1195,中華書局,1996。)
汪淮 字小海,一字禺義,清乾隆至嘉慶年間人,能書善詩,所制茗壺精雅渾厚,書法端正,傳器稀少
楊繼光 清雍正至乾隆年間人,所制壺以宮廷風格為裝飾手法,善制宮廷御器,泥料配合恰當,以用色稱許,工藝精巧,傳器稀少 。
江案卿 清咸豐至民國初年間人,制工樸素,工藝精簡,為一紫砂名匠,所傳壺器不多,一[牛輒?表現出淳樸農家的喜悅,工藝成熟,以一[案卿]方章為款識 。
黃彭年 1823-1889)一作(1823-1890)字子壽,貴州貴筑(今貴陽)人。清代道光二十七年(1847)進士,官江蘇布政使,一說為湖北布政使。生平以整飭風紀,扶植士類為己任,嘗掌教保定蓮池書院,成就大眾。父輔辰,亦道光進士,官至鳳邠道。子國瑾,官翰林院編修。世傳家學,代有藏書。彭年好繪事,工花卉。嗜茗飲,嘗定制宜興砂壺。蔡寒瓊嘗見“白坭小方壺”一持,底鈐“彭年”二字篆書方印,蓋內鈐“子壽”二字隸書小長方印。彭年纂修《畿輔通志》,有《陶樓集》。卒年六十七,一作六十八。
周永福 清道光至同治年間人,善學大亨手法,但無可擬似,所制壺多方圓類,傳器一[白泥扁壺],此壺工細工整,蓋內一[永福]印章,亦善制鵝蛋形壺。
蔣禎祥 清同治至民國初年間人,為當時紫砂陶藝家,善制花果類壺,以菊瓣壺型居優(yōu),於壺底瓣周圍提字為落款,其中以紅泥壺較多,工藝技巧細膩,巧妙的塑造出壺的美,然其傳器少,如一[菊瓣壺],底題詩并落禎祥。
吳月亭 暫無資料
謙六 謙六,書冊查無此人,但其制潘壺頗佳。曾見一器,其款識為陰文楷書「謙六」無邊印,制器胎身光潔土釉甚佳,胎身摻粗黃熟料。器身稍稍重一些,但順手。
王東石 清道光至同治年間人,制壺善仿古,刻工精細,制壺監(jiān)刻銘,技藝之巧,匠心獨具,當時文人雅士善與其配合制壺,所傳壺器多且精,如一[東坡提梁壺],型式藝全,設計的恰到好處,壺身由山民刻銘!
陳介溪 清康熙至雍正年間人,傳善仿古,尤以蓋工稱絕,史未見其傳器 。
圣和 姓邵,系清乾隆時期的制壺好手,嘗見一持朱泥小壺,蓋內同刻「圣和」陰文楷字,底鈐「大清乾隆年制」。拙著《荊溪紫砂器》收有榴山款朱泥壺,底款:榴山,蓋款:圣和。此壺式度甚佳,惜出土時壺蓋已碎為兩瓣。全器純以打身筒成形,壺身微皺綿密,正所謂「無皺不朱」。底款鐫有「榴山」,蓋款「圣和」,俱以三刀法刻就,刀工爽利,入刀處尤其精采,刀刀精嚴,卻又筆意延綿,誠為朱泥款識中,難得一見的佳作。若依朱泥壺落款慣例研判:壺底的榴山者,應該是訂燒的文人或顯貴。
潘仕成 據《陽羨砂壺圖考》記載,潘仕成字德會,為清道光廣東番禺人。潘氏家傳素嗜飲茶,便在宜興訂制專屬砂壺,一則自用,一則往還饋贈。潘氏訂制的砂壺形制固定,且慣於將印款落於蓋沿之上,壺底及他處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為陽文篆 字「潘」字印。由於潘氏聲名遠播,世人乃將此一形制稱為「潘壺」,且落款方式大抵遵循前例,偶有見楷書無印邊者,或以鐵刃陰刻者,亦有將陶人名印鈐於蓋內者。潘壺的形制發(fā)展至今,大體可分為三種,壺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為「高潘」。潘壺一般為閩南人家泡工夫茶用,但據當地鄉(xiāng)人表示,潘仕成祖籍莆田一地,因以潘氏為榮,在女兒出嫁時必以一潘壺為嫁妝,希望在夫家相夫教子,能像潘仕成般的榮華富貴。所以多要求為宜興潘壺,絕少用土產的汕頭壺。通常這種隨嫁的潘壺并不一定用作泡茶,也有置於梳妝臺裝發(fā)油之用,且女主人百年之后,多作為陪葬
物,以示對娘家養(yǎng)育的感念之意。
陳光明 清道光至民國初年間人,字潤賢,自幼僑居宜興蜀山,善制紫砂玩器,所制品以花果類小品雜項居多,如豆,核桃及柿子等等,制作細巧玲瓏,幾可亂真,色形優(yōu)異,美妙絕倫,而所制壺器至今流傳甚少,以一[三辦菱形壺]為例,該壺泥粗紫砂,工整化一,壺底一陳光明章,[光明]小印。
邵基祖 清雍正至乾隆年間人,傳其制壺精雅,體堅質凈稱著,亦以粉彩技術稱長。
思亭 姓陸,為清初陶人,生卒不見史載。在朱泥器中,孟臣、逸公、君德、思亭諸家原皆為清季制壺好手,也正因其名聲大,先后為后世陶人藉名,成為宜興朱泥小壺的代名詞,其中君德、思亭更成為特定形制的名稱。
邵陸大 清末民初宜興紫砂藝人。工治砂壺。宜興紫砂工藝廠藏有“漢君壺”一具,邵陸大制壺,于右任書。淡紫泥,制作周正,工整質樸,壺身鐫∶「漢文先生,右任」六字行楷。通高8.1、口徑6.6公分。《宜興紫砂》一書有著錄。
方曾三 清順治至雍正年間人,所制壺古樸渾成,敦雅絕妙,堅致不俗,以光貨居多,所傳壺器罕少,如一[矮四方壺],該壺四方端正,堅瘦工整,底為方氏篆字落款,書法有晉唐風格,此人之壺極為罕見,土胎之風化及顆粒變化相當嚴重,罕見。
張懷仁 清雍正至乾隆年間人,傳家貧以制壺為業(yè)!
裘桂林 朱泥壺的制壺大師,代表作品有《俘虜》《真身》,所制之壺,無不精美,曾在盧占延(見上)門下學藝!
張德海 福建制壺名家,代表作品有《六柏》,與裘桂林是同們師兄弟!
柏原 未見史載,嘗見一出土小壺款識為「荊溪邵柏原制」因知其姓邵,觀其傳器風格,應系清初制器好手。所見傳器形制多變,風格敦古樸厚,所刻款文亦多雅致。署款格式有先鈐橢圓小章「荊溪」
於右上首,左下方鈐「柏原」篆字陽文方章(如此器);亦有於壺底正中鈐上「荊溪邵柏原制」六字陽文篆印者;亦有鈐「柏原」篆字長印於詩文右上首者;亦有純以鋼刀陰刻「柏原」兩字楷書者。傳器紫砂、朱泥、段砂皆有所制,尤以朱泥為夥。拙著《荊溪紫砂器》收有修五款朱泥壺,底款∶雪松軒玩 柏原,墻款∶修五。柏原制器,常見不拘泥於傳統(tǒng)古式的形制,常有令人意料之外的驚喜。此器底鐫「雪松軒玩 柏原」,墻款為「修五」,款書閑雅,刀工簡潔流暢,散發(fā)著濃冽的文人氣息。
汪生義 汪生義是老輩制壺高手。據云,吳云根、朱可心曾在他門下學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