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中國茶文化的鼎盛時期,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侶,下至商賈紳士、黎民百姓,無不以飲茶為時尚,飲茶之法以點茶為主。宋代點茶比唐代煎茶法更為講究,包括將團餅炙、碾、羅,以及侯湯、點茶等一整套規(guī)范的程序。
宋代的點茶形式是將團餅經(jīng)炙茶后將茶碾磨成粉末狀,然后再用篩羅分篩出最細膩的茶粉投入茶盞中,即用沸水沖點,隨即用茶筅快速擊打,使茶與水充分交融并使茶盞中出現(xiàn)大量白色茶沫為止。
宋代點茶時強調(diào)水沸的程度,謂之“候湯”。候湯最難,未熟則沫浮,過熟則茶沉,只有掌握好水沸的程序,才能沖點出茶的色、香、味。宋代點茶,煮水改用肚圓頸細高的湯瓶,因為很難用眼辨認煮水的程度,因此只能依靠水沸的聲音來判斷煮水。南宋羅大經(jīng)在《茶瓶湯侯》中詳細記載了煮水的要領(lǐng):“近世瀹[1]茶,鮮以鼎鑊[2],用瓶煮水,難以侯視,則當以聲辨一沸二沸三沸之節(jié)?!彼J為:水初沸時,如砌蟲聲卿卿萬蟬鳴;忽有千車稛載[3]而至,則是二沸;聽得松風并澗水,即為三沸,此時,便應(yīng)及時提起湯瓶,將開水注入已放有茶粉的茶盞中,隨即用茶筅擊打茶湯,直至水與茶充分交融,茶湯表面浮起一層白色茶沫為止。羅大經(jīng)還認為:瀹茶之法,湯欲嫩而不宜老,湯嫩則茶味甘,老則過苦矣。
“斗茶”是宋代茶事活動主要內(nèi)容之一。當時流行于上流社會、文人雅士之中的斗茶形式,主要是猜測茶葉的產(chǎn)地、辨別茶葉的采摘時間、說出當下喝的是春茶還是秋茶,以及辨明點茶之水的來源和品質(zhì),這種帶有強烈賭博色彩和游戲樂趣的斗茶方法,通過日本僧人傳到了日本,經(jīng)日本幾代茶人的共同努力,同時受浙江余杭徑山寺《禪院清規(guī)》的影響,在不斷融入日本本國審美情趣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成為集日本品茗文化藝術(shù)為一體的“茶道”。而流行于民間的主要斗茶形式,是以評出點茶技術(shù)和茶品的優(yōu)劣為主,斗茶又稱“茗戰(zhàn)”,這種斗茶形式促進了當時茶葉品質(zhì)和點湯技藝的提高
宋代當時還流行一種點茶游戲稱為“分茶”,分茶又稱“茶百戲”。分茶的方法是將茶粉放入茶盞中注入沸水,然后用茶筅擊打茶湯,使茶湯表面形成白色茶沫。與此同時,白色茶沫會幻化出各種圖案或文字,但這些奇特的現(xiàn)象又會轉(zhuǎn)瞬間消失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