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茶的茶具
它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別也在于茶具。據(jù)說陸羽所造茶器,凡二十四事。潮州工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種。分別是: 潮州土話叫做沖罐,也有叫做蘇罐的,因為它出自江蘇宜興,是宜興紫砂壺中最小的一種。選擇茶壺,好壞標(biāo)準(zhǔn)有四字訣,曰:“小、淺、齊、老?!辈鑹赜卸斯?,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別,以孟臣、鐵畫軒、秋圃、尊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視。壺的式樣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六角形、栗子形……等等,一般多用鼓形的,取其端正渾厚故也。壺的色澤也有很多種,朱砂、古鐵、栗色、紫泥、石黃、天青……等等,還有一種壺身銀砂閃爍,朱粒累累,俗謂之抽皮砂者,最為珍貴。但不管款式、色澤如何,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因為大就不“工夫”了。所以用大茶壺,中茶壺,茶鼓,茶篩,茶檔……等等沖的茶,那怕是用一百元一兩的茶葉,也不能算是工夫茶。至于深淺則關(guān)系氣味,淺能釀味,能留香,不蓄水,這樣茶葉才不易變澀。除大、小、深、淺外,茶壺最講究的是:“三山齊”,這是品評壺的好壞最重要標(biāo)準(zhǔn)。辦法是:把茶壺去蓋后覆置在桌子上(最好是很平的玻璃上),如果壺滴嘴、壺口、壺提柄三件都平,就是“三山齊”了。這是關(guān)系到壺的水平和質(zhì)量問題,所以最為講究。“老” 主要是看壺里所積成的“茶渣”多寡,在前面已經(jīng)說過了。當(dāng)然,“老”字的講究還有很多,例如什么朝代出品,古老歷史如何,什么名匠所制成,經(jīng)過什么名家所品評過……等等。但那已經(jīng)不是用一般茶壺的問題,而是屬于玩古董的問題了。
沖工夫茶除了用“沖罐”之外,有時客人多時,也可以用“蓋甌”。在潮州菜館中每吃一道菜后就必定上來一巡功夫茶,那就是用“蓋甌”沖的,這是為了適用于人數(shù)較多的場合,一次可以有十杯至十二杯。但畢竟蓋甌口闊,不能留香,氣味比使用沖罐就差得多了。不過,只要沖茶的人“工夫”好,用蓋甌也可以沖出好工夫茶的。 茶杯的選擇也有個四字訣:小、淺、薄、白。小則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襯托茶的顏色;質(zhì)薄如紙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藍(lán)花、底平日闊、杯底書“若深珍藏”的“若深林”為珍貴,但已不易得。江西景德鎮(zhèn)和潮州楓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是很好的,俗稱為“白果杯”。
至于有的人還講究什么“春宜牛眼杯,夏宜栗子杯,秋宜荷葉杯,冬宜吊鐘杯”,這又未見講究太多了。不過,用喇叭杯、牛乳杯……這些作為功夫茶的茶杯,都是不很合適,有失“斯文”之道了。 “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可見古人是用紅泥小火爐溫酒的,自然那是在北方。至于“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這時是否用紅泥小火爐煮茶,煮的茶是否像的潮州工夫茶,像喝酒一樣喝茶,詩人們并沒有說明.不過我想大約應(yīng)當(dāng)是如此,不然寒夜之時,一大碗一大碗的喝茶,豈不令人小便頻頻,坐立不大?那個客人早就拔腿跑掉了,誰還能坐下來細(xì)談。所以,我想這個“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的茶,應(yīng)當(dāng)相等于今日之工夫茶才是。
紅泥小火爐,汕頭、潮安、潮陽、揭陽都有制作,式樣好看極了。同樣有各種形式,特點是長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爐心深而小,這樣使火勢均勻,省炭,小爐有蓋和門,不用時把它一蓋一關(guān),既節(jié)約,又方便。小爐門邊往往還有一副很文雅的對聯(lián),益發(fā)增添茶興。小火爐是放在精制的木架上面的,木架像塔形,下大上小,上面一格放爐子,剛好一伸扇子便是爐門。中間一格,是放扇子、鋼筷等物。下面一格放木炭或欖核炭,或引火之物?!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有了這樣的設(shè)置,煮茶自然是很方便的。 鋼筷則不但為了鉗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雙手保持清潔。
以上,雖然還不夠陸羽所規(guī)定的二十四式茶具的規(guī)格,但也已經(jīng)洋洋大觀了。如果還要再說些,那么二十四件也不為多,例如裝茶葉的錫罐,就以潮州造的為最上品。還有茶巾,專門以凈滌茶具。茶幾,用以擺設(shè)茶具。茶擔(dān),可以貯藏茶器,春秋佳日,登山浮水,臨流漱石,林墅深幽,席地小坐,烹茗啜飲,自然又是人生一樂。
工夫茶獨成一格,如果烹茶沒有工夫,那也是不能叫做工夫茶了。所以功夫茶之收功全在烹茶,沖茶之法。
欲飲工夫茶,須先有一套合格的茶具。茶壺(潮州人稱“沖罐”)是陶制的,以紫砂為最優(yōu)。壺為扁圓鼓形,長嘴長柄,很為古雅,有兩杯、三杯、四杯壺之分。將壺倒置桌上,其口、嘴、柄均勻著地,中心成直線的,為茶壺之優(yōu)者。優(yōu)者若置水中,平穩(wěn)不沉。精巧別致、潔白如玉的小茶杯,直徑不過5厘米,高2厘米,分寒暑兩款。寒杯口微收,取其保溫,暑杯口略翻飛,易散熱。盛放杯、壺的茶盤名曰“茶船”,凹蓋有漏孔,可蓄廢茶水約半升。整套茶具本身就是一種工藝品。茶杯、茶船有釉上彩或釉下彩繪。茶壺最貴重,一把古老名貴的茶壺,就是件可供鑒賞的古玩,有的嵌鑲一層鏤刻精美的白銀或黃金花紋圖案,便成了少有的傳家寶。茶壺里的茶銹不可洗去,越多越珍貴,可保茶的韻味。
初二語文上學(xué)期第六單元文言文翻譯(人教版)
【桃花源記 東晉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林,夾(ji?。┌稊?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陶淵明像(shè)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qiān)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zhuó),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tiáo),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yāo)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yì)人來此絕境, 不復(fù)出焉,遂(suì)與外人間(jiàn)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為(wéi)具言所聞,皆嘆惋(wǎn)。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yù)云:“不足為(wèi)外人道也?!?/p>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jùn)下,詣(yì)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
南陽劉子驥(jì),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 后遂無問津者。
{譯文}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魚為生。(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忘記了路程的遠(yuǎn)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長達(dá)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遍地,鮮嫩而美麗,落花紛紛。他對此感到非常詫異。繼續(xù)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林的盡頭正是溪水的發(fā)源地,便看到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隱隱約約好像有光。漁人便下了他的船,從洞口進(jìn)去。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寬闊明亮了。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世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孩子們各個都安閑快樂,顯得心滿意足。
(那里的人)看見了漁人,都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xì)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擺了酒,又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里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領(lǐng)著妻子兒女和鄰居們來到這個跟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一一詳細(xì)地告訴了他們,他們都感嘆驚訝起來。其余的人各自又都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逗留了幾天后,向村里人告辭。村里人囑咐他道:“(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
(漁人)出來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來時的路劃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到了郡下,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番經(jīng)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最終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品德高尚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后,高高興興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實現(xiàn),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沒有人探尋(桃花源)了。
{詞義}太元:東晉孝武帝司馬曜(yào)的年號(376~396)。
緣:沿,沿著。
武陵:古代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帶。
為業(yè):以……為生。
行:劃船上行。
忽逢:忽然遇到。
夾岸:兩岸。
芳:芳香。
鮮美:鮮艷美麗。
落英繽紛:墜落的花瓣,雜亂繁多地散在地上。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繽紛,繁多而紛亂的樣子。
甚:非常。
異:驚異,詫異。這里的意思是“對……感到驚異”。
欲:想要。
窮:盡,走完,這里是“走到……盡頭”的意思。形容詞動用。
林盡水源:桃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源頭。
得:發(fā)現(xiàn)。
仿佛:隱隱約約。
若:好像……似的。
舍:舍棄。
才:副詞,僅僅,只能。
才通人:僅僅容得下一個人通過。
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寬闊明亮的樣子?;砣?,敞亮的樣子。開朗,開闊明亮。
曠:空闊,寬闊。
儼(yǎn)然:整齊的樣子。
屬:類。
阡陌交通:田間小路交錯通達(dá)。阡陌,田間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東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錯相通。
雞犬相聞:(村落間)雞鳴狗叫的聲音,彼此都可以聽得見。相聞,可以互相聽到。
種作:耕田勞作。
著:穿著。
悉:全都。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黃發(fā)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 黃發(fā),古時認(rèn)為老人頭發(fā)由白轉(zhuǎn)黃是長壽的表征,借指老年人。垂髫,古時小孩不扎結(jié)頭發(fā),頭發(fā)下垂,借指兒童。髫,小孩下垂的頭發(fā)。
怡然自樂:安閑快樂的樣子。怡然,快樂的樣子。
乃:竟然
從來:從……地方來。
具:同“俱”,詳細(xì)
要(yāo):通“邀”,邀請。
咸:副詞,都,全
問訊:打聽消息。訊,消息。
云:說。
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兒女的總稱。
邑人:同縣人。
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
復(fù):再。
焉:謙詞,于之。
隔絕:不通音信。
今:現(xiàn)在。
乃:竟然。
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
嘆惋:感嘆惋惜,嘆息。惋:惋惜。
延:邀請,聘請。
為具言:為(桃花源中的人)詳細(xì)地說出。
具:通“俱”,完全,詳盡。
辭去:辭別離開。
語云:對(他)說?!罢Z”后面省略了代漁人的“之”字或告訴
桃花源不足為:不值得向。足,值得。為,向、對。
既:已經(jīng),以后
便扶向路:就沿著原來的路(回去)。
扶:循,沿著、順著。
向:原先的,舊時的,以前的。
處處志之:處處都做了記號。志,名詞作動詞,作標(biāo)記。
郡下:指武陵郡城下。
詣:到。
說如此:說明了像這種情況。如此,判斷句,像這樣的話。
即:立即。
遣:派遣。
尋向所志:尋找以前所做的標(biāo)記。所志,做的標(biāo)記。
遂:終于。
得:取得,獲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南陽:郡名,治所在現(xiàn)在河南南陽。
劉子驥:名(lín)之,字子驥,東晉南陽(今河南南陽)人?!稌x書?隱逸傳》里說他“好游山澤”。
欣然:高興的樣子
規(guī):計劃,打算。
未果:沒有結(jié)果,意思是沒有實現(xiàn)。
尋:隨即,不久。
問津:問(通往桃花源的)路,文中指探訪訪求。
津:渡口。
【陋名室 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
{翻譯}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陀徐`氣了。這是間簡陋的房子,只是因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罷了。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與我談笑的都是博學(xué)的人,往來的沒有不懂學(xué)問的人。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閱讀佛經(jīng)。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雙耳,沒有官府公文使身心勞累。(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云的玄亭。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注釋}①斯、是:均為指示代詞斯,這。陋室:陳設(shè)簡單而狹小的房屋。
②惟:同介詞“以”,起強(qiáng)調(diào)作用。德馨,意指品行高潔。馨,能散布到遠(yuǎn)方的香氣。
③鴻儒:這里泛指博學(xué)之士。鴻,大.儒,舊指讀書人.
④白?。何吹霉γ钠矫?。這里借指沒有什么學(xué)問之人。
⑤素琴:不加雕繪裝飾的琴。
⑥金經(jīng):即《金剛經(jīng)》(《金剛般若經(jīng)》或《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的略稱),唐代《金剛經(jīng)》流傳甚廣。
⑦絲竹:弦樂、管樂,這里指的是奏樂的聲音。此處泛指樂器。亂耳,使聽力紊亂。
⑨案牘:官府人員日常處理的文件。
⑩南陽:地名,今湖北省襄陽縣西。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陽廬中隱居躬耕。
〔11〕子云:漢代的揚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稱“揚子宅”,據(jù)傳他在揚子宅中寫成《太玄經(jīng)》,故又稱“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紀(jì)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2〕何陋之有:之,表賓語提前。全句意為“有何陋”?!墩撜Z?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有人說:“那地方非常簡陋,怎么好住?”孔子說:“有君子去住,就不簡陋了。”
〔13〕勞形:使身體勞累.形,形體、身體。
【愛蓮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植,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翻譯}水中、陸地上的各種花草樹木,可愛的很多。晉朝的陶淵明惟獨喜愛菊花。自從唐代以來,世上的人們都很喜愛牡丹。我惟獨喜愛蓮花,它從淤泥中成長出來,卻不受污染,經(jīng)過清水的洗滌卻并不顯得妖艷。蓮花的葉柄中間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jié)節(jié)的,香氣傳播得越遠(yuǎn)就越顯的幽香;筆直的挺立在那里,只可以在遠(yuǎn)處看,而不可以在近處玩弄。
我認(rèn)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人;蓮花,是花中君子。??!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之后就很少有聽聞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當(dāng)然很多了。
{詞義}①蕃:多。
②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之為李唐。
③淤泥:河溝或池塘里存積的污泥。
④染:沾染。
⑤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長枝節(jié)。
⑥褻玩:玩弄。
⑦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⑧噫:嘆詞,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唉”。
⑨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
⑩宜乎眾矣:人該是很多了。宜,應(yīng)當(dāng)。
【核舟記 魏學(xué)ァ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yuǎn),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wǎng)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嘗貽(yí)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許。中軒敞(chǎng)者為艙,m(ruò)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sǎn)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án)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zhí)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xiàn)右足,魯直現(xiàn)左足,各微側(cè),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shǔ)。臥右膝,詘(qū)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shù)也。
舟尾橫臥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zhuī)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zhí)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rén)戌(xū)秋日,虞山王毅叔遠(yuǎn)甫刻”,細(xì)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m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lián)、題名并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翻譯}明朝(一個具有)特殊技藝的人名叫做王叔遠(yuǎn)。(他)能用直徑一寸來長的木頭,雕刻出宮殿房屋、器具、人物,甚至飛禽走獸、樹木山石(這一些東西來),沒有一件不是依據(jù)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來雕刻),各有各的神情姿態(tài)。(他)曾經(jīng)送給我一艘用桃核雕刻的船,刻的是蘇軾乘船游覽赤壁。
船從頭到尾長約八分多一點,大約有兩顆黃米粒那么高。中間高起而開敞的部分是船艙,上面蓋著(刻出來的)箬篷。旁邊開著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開窗戶來看,雕刻有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關(guān)上窗戶,就看到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保檬嗤吭诳讨值陌继?。
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兩腮長有很多胡須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在他的右邊,黃庭堅在他的左邊。蘇東坡、黃庭堅一起看一幅書畫長卷。蘇東坡用右手拿著書畫卷的右端,用左手撫摸魯直的脊背。魯直左手拿著橫幅的左端,右手指著書畫卷,好像在說什么似的。蘇東坡露出右腳,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cè)轉(zhuǎn)身子,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膝,各自隱藏在書畫卷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極像彌勒菩薩,敞開胸襟,抬頭仰望,神態(tài)表情和蘇東坡、黃庭堅不相類似。佛印平放著右腿,彎曲著右臂支撐在船上,并豎起他的左腿,左臂掛著念珠靠在左腿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shù)出來.
船尾橫放著一支船槳。船槳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個船夫。在右邊的人扎著椎形的發(fā)髻,仰著臉,左手靠著一根橫木,右手扳著右腳腳趾,好像在大聲呼叫的樣子。在左邊的船夫右手拿著蒲葵扇,左手摸著爐子,爐子上面有個壺,那個人眼光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聲音的樣子。
船的頂部較平,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yuǎn)甫刻”,(字跡)細(xì)小得像蚊子腳,一勾一畫清清楚楚,它的顏色是黑的。還刻著一枚篆字圖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顏色是紅的。
總計一條船上,刻有五個人;刻有八扇窗戶;刻有箬竹葉做的船篷、船槳、爐子、茶壺、書畫卷、念珠各一件;對聯(lián)、題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個??墒怯嬎闼拈L度,竟然不滿一寸,原來是挑選了一個又長又窄的桃核刻成的。咦,技藝也真靈巧奇妙?。?/p>
{詞義}1.通假字 詘右臂支船 (詘――“屈”,彎曲。)
左手倚一衡木 (衡――“橫”,橫著)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簡――“揀”挑選)
為字共三十有四 (有――“又”,用在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有―― 通“又”用在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
虞山王毅叔遠(yuǎn)甫(甫――通“父”,男子美稱,多附于字之后)
2.一字多義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yuǎn) 奇異、罕見、(手藝)奇妙,奇特。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零數(shù),余數(shù)。
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yuǎn) 有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通“又”用在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
為:為宮室、器皿、人物 雕刻。
中軒敞者為艙 是
可:高可二黍許 大約
珠可歷歷數(shù)也 可以
端:1.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 (名詞,“畫卷的右端”)
2.其人視端容寂 (形容詞,“端正、正”)
木:1.能以徑寸之木 (木塊)
2.以至鳥獸、木石 (樹木 )
者:1.中軒敞者為艙 (......的部分)
2.居右者椎髻仰面 (......的人)
曰: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yuǎn) (叫作)
2.文曰:天啟壬戌秋日 (是)
扇:1.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扇,量詞)
2.居左者右手執(zhí)蒲葵扇 (扇子)
啟:1.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 (打開)
2.天啟壬戌秋日 (古代稱立春、立夏為“啟”)
而:1.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連詞,并且)
2.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轉(zhuǎn)折,(但是)
以:1.能以徑寸之木 (用)
2.以至鳥獸、木石 (甚至)
3.古今異意 1、臥右膝:臥,古意: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平放。
今意:躺下,躺著的樣子
2、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峨冠,古意:峨冠,戴著高高的帽子。
今意:峨眉山之頂
3、其兩膝相比者:比,古意:靠近。
今意:兩個事物進(jìn)行比較。
4、高可二黍許:可,古意:大約。
今意:可以。
5、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古依:通“揀”,挑揀。
今依:簡單,容易。
【大道之行也 《禮記》】
【杜甫詩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三峽 酈道元】――
【短文兩篇】
――答謝中書書
――記承天寺夜游
【觀潮 周密】――
【湖心亭看雪 張岱】――
【詩四首】
――歸園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
――渡荊門送別
三峽
在三峽七百里當(dāng)中,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在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時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傳達(dá),這時候只要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著駿馬,駕著疾風(fēng),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兩個季節(jié),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深潭,回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在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在山峰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趣味無窮。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連續(xù)不斷,非常凄涼怪異。空曠的山谷傳來猿啼的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漁歌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答謝中書書》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贊嘆的啊。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脫了衣服,打算睡覺,這時月光照進(jìn)門里,(十分美好),我高興地起來走到戶外。想到?jīng)]有人與我同樂,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于是)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哪一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啊。
《觀潮》
錢塘江潮,是天下雄偉的景象啊。從農(nóng)歷(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為最盛。當(dāng)潮水從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時候,(遠(yuǎn)遠(yuǎn)看去),幾乎像一條銀白色的線;隨著潮水越來越近,就像玉城雪嶺一般連天涌來,聲音大得像雷霆萬鈞,震撼天地,激揚噴薄,吞沒宇宙,滌蕩太陽,來勢極其雄偉豪壯。楊萬里的詩中說的“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描寫的就是這樣的景象啊。
每年(陰歷八月),京都臨安府長官來到浙江亭校閱水軍,數(shù)百條戰(zhàn)船分列兩岸;然后演習(xí)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同時有在水面上騎馬、舞旗、舉槍、揮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樣。忽然黃煙四起,人和物一點兒也看不見了,(只聽得)傳來水爆的轟鳴聲,聲音如同山塌了一樣。(待到)煙霧消散,水面又恢復(fù)了平靜,看不到一條船的蹤跡,只剩下被火燒毀的“敵船”,隨著波浪流走了。
幾百個善于泅水的吳中健兒,披散著頭發(fā),渾身刺著花繡,手里拿著十幅大彩旗,爭相奮力逆流迎潮而上,(他們的身影)在萬仞高的驚濤駭浪中浮沉,翻騰著身子變換著各種姿態(tài),而旗尾卻一點也不被水沾濕,憑借這種(表演)來顯示他們(高超)的技能。
湖心亭看雪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連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凌晨后,我劃著一葉扁舟,穿著毛皮衣服、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彌漫著水氣凝成的冰花,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亭子上,看見有兩個人已鋪好了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在湖中怎么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閑情雅致)的人呢!”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痛飲了三大杯,然后(和他們)道別。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來時)下了船,船夫嘟噥道:“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您一樣癡的人呢!”
詩歌是不需要翻譯的
《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脫了衣服,打算睡覺,這時月光照進(jìn)門里,(十分美好),我高興地起來走到戶外。想到?jīng)]有人與我同樂,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于是)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哪一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啊。
可以把字打出來嗎,這里沒有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