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福建武夷山大紅袍茶樹
大紅袍母樹的生長環(huán)境得天獨厚,它生長在武夷山天心九龍窠的懸崖峭壁上,兩旁巖壁矗立,日照不長,溫度適宜,終年有涓涓細泉從巖頂流下,形成恰到好處的灌溉,帶著巖頂所積累的養(yǎng)份,滋潤著茶樹。
這些由枯葉、苔蘚等植物腐爛形成的有機物,肥沃土地,為茶樹補充養(yǎng)分,使得大紅袍天賦不凡,得天獨厚,品質(zhì)超群。
另外,由于母株所處的巖石位置,能夠擋住中午猛烈的陽光,卻會反射太陽的光線往母株,故此母株的生長環(huán)境是其他鄰近巖茶茶樹所缺。由于這種特殊的生長環(huán)境和植株,大紅袍母株極為珍貴。武夷山市政府向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訂立保險,為現(xiàn)有六株大紅袍
2. 武夷山第一代大紅袍茶樹還有幾顆
大紅袍母株樹齡已有幾百年,是稀世珍寶?,F(xiàn)九龍窠峭壁僅有6株大紅袍樹.產(chǎn)量極少。20世紀(jì)80年代,當(dāng)?shù)夭枞~研究所經(jīng)過研究實驗,在武夷山基本相同的條件下成功繁育了大紅袍茶樹,并獲得推廣。
2006年開始,武夷山市政府宣布了對大紅袍母株實行獨特保護和管理的決定,決定從頒布之年起,停止采制母株大紅袍,嚴格保護其周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并進行科學(xué)化管理,以便更好的延長其壽命。
現(xiàn)今市場上所銷售的大紅袍,如無特別說明,一般均為嫁接品種,但仍保持了母本的優(yōu)良特質(zhì)
3. 武夷巖茶大紅袍樹
在1980年代初期(1980年),在武夷山建立了九龍門廊花園時,四棵茶樹的原始交界處被鋪設(shè)以填滿土壤,兩棵樹被重新種植。后來,懸崖上有六棵大紅袍茶樹。
據(jù)考證,這6種茶樹不是同一物種,被分為3個株系,都是從荔枝的芽中生長出來的,它們的葉形和發(fā)芽期不同。大紅袍之所以引起特別關(guān)注,不僅是因為其神奇的傳說,而且還因為其神秘性和稀有性。歷史上大紅袍很少,但現(xiàn)在公認的大紅袍只是九龍寺巖壁上的幾棵樹。最好的一年中茶的產(chǎn)量只有幾百克,這是極低的。由于古物稀有且昂貴,因此幾件東西自然價值一百倍。
4. 武夷山大紅袍茶樹照片
傳說中的“大紅袍”
被譽為“茶中之王”的大紅袍茶樹,生長于武夷山九龍窠最后一窠之巖腳下。它生長的環(huán)境得天獨厚。茶樹所處的峭壁上,有一狹長的巖罅,巖頂終年有水自罅滴落。而隨水流落又有苔蘚之類的有機物,因而土壤較它處潤澤肥沃。這種特殊的自然環(huán)境,造就了大紅袍的特異品質(zhì)。
“大紅袍”名樅茶樹,大紅袍茶樹現(xiàn)有六株,其中三株據(jù)說是母樹,另外三株是一代。它們都是灌木茶叢,葉質(zhì)較厚,芽頭微微泛紅,陽光照射茶樹和巖石時,巖光反射,紅燦燦十分顯目。
5. 福建武夷山大紅袍老樹
還能活。
荔枝嫁接操作過程,挑皮接,成活率高。
1 嫁接時期選擇
荔枝嫁接時期的選擇十分重要,其主干短截的確定時間將會直接影響短截后的生長狀態(tài)。荔枝嫁接一般分春接和秋接,每年3—5月開始,4月下旬至5月下旬最為適宜,這個時期接穗成活率高、出芽率高,而且利于砧木營養(yǎng)累積,生長旺盛 。8—9 月進行秋接,效果較差。我國屬于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這段時間降雨量逐漸減少,嫁接期需要加強管理,尤其是冬季要防止新梢受天氣影響回枯。
2 嫁接天氣選擇
植物生長與天氣情況密切相關(guān),需要種植者根據(jù)荔枝的生長需要謹慎選擇嫁接天氣。在陰天或者晴朗的上午、下午(氣溫為20~25 ℃)嫁接最為適宜,對荔枝接穗恢復(fù)生長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并且此時接穗愈合萌芽更高,出芽率在85.8%~93.6%。若溫度超過35 ℃,則將直接影響接穗的出芽率,其接口處的分生組織生長受到障礙,形成愈傷組織,導(dǎo)致供水難以跟上,易枯死。其次,嫁接前后若遇雨,容易導(dǎo)致土壤水分過度飽和,造成砧木向接穗大量輸水,水分在薄膜內(nèi)蓄積,接穗漚芽變黑壞死。所以,嫁接前一定要注意天氣的選擇,4—5月氣溫為20~25 ℃的陰天最佳 。
3 嫁接方法
荔枝高位嫁接主要有搭接法和舌接法2種。用搭接法進行高位嫁接時,接穗要求斜面削切在30°以下,下端切至可見木質(zhì)部,切口長1.0~1.5 cm,削出比砧木稍長的平滑長切面0.1~0.5 cm,單芽接芽節(jié)較長者,芽節(jié)短的用雙芽接。砧木同樣斜切角小于30°,切口比接穗切口略短,寬度大約相同。削切接穗和砧木的接口,斜面要平滑,避免兩者相貼時存在間隙。切好后對接兩個斜切口時,以一邊皮層形成層為準(zhǔn),保證切面接合緊貼,捏緊并用薄膜纏繞綁扎,確保切面緊貼接穗不易松動后包裹密封。
舌接法要求在接穗正面先斜削0.7 cm長的切口,背面沿皮層平削至可見木質(zhì)部,切口同樣長1.0~1.5 cm。而高接砧木的頂端先削1.0 cm左右斜口,斜口下端同樣平削至可見木質(zhì)部,切口長1.0~1.5 cm。最后將兩者形成層對準(zhǔn)插入,用薄膜密封包扎。進行荔枝高位嫁接時需要操作人員技術(shù)熟練,對接時不僅要求對緊對齊,還有速度要求。此外,接穗要盡量選擇健壯、分布稀疏、樹體向陽部分的枝條。
4 砧木與接穗選擇
砧木長勢直接影響愈傷快慢與愈傷組織形成量,當(dāng)砧木處于旺盛生長期時,也是其形成層最活躍的階段,有利于嫁接后荔枝樹健壯生長。因此,一般在春梢或者秋梢上,選擇生長健壯、冠外圍頂端無病蟲、徑粗的砧木,嫁接成活后2 a左右便能形成豐產(chǎn)樹冠。在進行高接時,對砧木徑粗在0.5~0.8 cm的位置減去其上部枝梢,下部摘除多余的葉片,保留4片葉左右,以減少水分蒸騰。
相關(guān)數(shù)據(jù)顯示,同樣時間嫁接的青壯年母樹的接穗與百年老樹的接穗相比,兩次嫁接成活率取平均為70.4%與26.0%,青壯年母樹所取得接穗明顯優(yōu)于百年老樹。但也不是越年輕越好,一般選擇持續(xù)3~5 a掛果且長勢旺盛的母樹,樹冠芽眼飽滿、上部生長充實、葉片全部老熟的枝條,多為一二年生,荔枝出花穗后進行接穗,必須在未開花前選擇花穗下“葫蘆”節(jié)附近葉芽。接穗長度通常為3.0~5.0 cm,芽眼有3個左右。接穗時必須保證芽眼≥2個,避免出現(xiàn)盲眼芽接穗情況。另外,最好選擇能適應(yīng)我國氣候特點的優(yōu)良品種,如小核三月紅、大紅袍等,我國臺灣等熱帶氣候區(qū)域,可選擇水東、妃子笑等。
5 砧穗組合
嫁接技術(shù)與砧穗組合密切相關(guān),需要栽培者細心留意,荔枝的品種有很多,主要有三月紅、妃子笑、元紅、水晶球和園枝等,對不同品種的荔枝,要清楚其品種之間的親和力如何。具有較好親和力的穗砧組合有:三月紅、欽州紅荔為接穗,禾荔、山荔為砧木;桂味為接稼,妃子笑、懷枝(禾荔)、糯米椎白蠟為砧木;黑葉、妃子笑為接穗,大造、枝(禾荔)、山荔為砧木。上述幾種穗砧組合在高接后接口位置并沒有出現(xiàn)稼砧異常腫大的情況,具有良好的親和力,并且枝梢抽生的速度快,掛果情況十分理想。選取桂味為接穗、黑葉荔枝為砧木的砧穗組合則由于親和力差,使得在接后的成活率非常低。另外,三月紅為接穗,大造、黑葉、妃子笑為砧木的砧穗組合,接后的成活率也很低,即便成活,長勢也非常弱,在接口位置出現(xiàn)腫大情況,新梢抽出困難,或者因接口腫大導(dǎo)致枝條易被風(fēng)吹折等,掛果狀況差。
因此,荔枝高接換種過程中,要盡可能選取具有強親和力的品種,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高接換種效果。若由于條件限制,不得已必須選擇親和性較差的砧穗組合品種,可以通過加入中間砧的方法進行改善。例如,采用黑葉荔枝為砧木、桂味為接稱,在高接時可先在黑葉荔枝砧木上嫁接妃子笑,在嫁接枝條老熟后再進行桂味的嫁接,以便能夠獲得更好的高接換種效果。
6 嫁接后的管理
嫁接后的管理直接影響到荔枝樹的結(jié)實率,首先要加強病蟲害防治,接后68d內(nèi)應(yīng)噴施殺蟲劑防治螞蟻,以免螞蟻破壞嫁接膜因失水而降低成活率,之后每天噴施一次到接穗抽生的第一次新梢老化為止。其次要及時進行解綁,殺蟲劑噴灑結(jié)束后割除薄膜,以利于其正常的生長和發(fā)育,避免接口位置出現(xiàn)腫瘤,避免綁帶進入植株深層的皮層內(nèi)部引起正常抽生受阻。最后,保證存活率后注意培養(yǎng)枝干,及時修枝剪形有利于骨心干的成長和病蟲害防治。嫁接后若管理科學(xué)合理,兩三年后就能結(jié)果。
以上就是荔枝高位嫁接關(guān)鍵技術(shù),隨著科學(xué)技術(shù)的發(fā)展,高位嫁接技術(shù)能有效緩解荔枝生產(chǎn)緩慢的狀況。但需要注意各項技術(shù)要點,如根據(jù)其生長需要選擇合適的天氣與時期嫁接,采用正確的方法,選擇適應(yīng)性強的砧木與接穗組合,嫁接完成后及時防治病蟲害與解綁,從而提高荔枝成活率與結(jié)果率。
6. 武夷山大紅袍茶樹有幾顆
武夷山大紅袍,九龍窠三顆350余年樹齡的古樹茶。這三顆茶樹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高巖峭壁上,巖壁上至今還保留著1927年天星寺的和尚所作的“大紅袍”石刻。武夷山大紅袍是清朝進貢茗茶,只有皇帝才有專利享用。05年第7屆武夷山茶文化節(jié),20克武夷山母樹大紅袍又拍賣出20.8萬元的天價。相當(dāng)于1040萬元/公斤。
現(xiàn)存6棵母樹大紅袍,早就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絕對的珍稀茶種,在06年政府已禁采。十大巖茶之金鎖匙:品質(zhì)優(yōu)異,條索緊實,色澤綠褐潤,香氣高強鮮爽,滋味醇厚回甘,巖韻顯。
7. 武夷山大紅袍茶母樹
1、答:沒有換
2、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高巖峭壁上的6株為正宗,被稱為“母樹大紅袍”,據(jù)載它們的樹齡已逾340多年。
3、如今大紅袍已作為古樹名木錄入武夷山世界自然遺產(chǎn),大紅袍與遇林亭窯址,御茶園等已錄入武夷山世界文化遺產(chǎn),所以自2006年起,對母樹大紅袍停止采摘。
8. 武夷山大紅袍茶葉樹
母樹大紅袍實際是指武夷巖壁上那幾棵千年古茶樹。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景區(qū)的大紅袍母樹有三棵六株,至今已有350多年的歷史,根據(jù)聯(lián)合國批準(zhǔn)的《武夷山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名錄》,大紅袍母樹作為古樹名木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二十世紀(jì)30年代當(dāng)?shù)卣杀咽?,新中國成立之后,有關(guān)部門仍雇傭一農(nóng)戶長年看管。
自從2000年武夷山申報“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chǎn)”成功后,武夷山大紅袍母樹就被《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保護條例》列為重點保護對象。
9. 福建武夷山三棵大紅袍茶樹
最貴的茶葉是我國武夷山的三棵大紅袍母樹所產(chǎn)的茶葉就是世界上最貴的茶葉,不僅當(dāng)?shù)卣疄樗哆^一億元的保險,而且最貴時曾經(jīng)拍賣出了每公斤1040萬元的天價,而且目前已經(jīng)禁止采摘,所以它堪稱是頂級的絕版茶葉,就連國家也是非常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