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評茶葉文案?
1.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和經(jīng)驗(yàn);
2.因?yàn)椴枞~文案的寫作需要結(jié)合文學(xué)、藝術(shù)、營銷等多方面的知識,所以審評者需要對茶葉文案的內(nèi)容、文體、表達(dá)等方面有較深的理解;
3.此外,審評者還需要考慮到茶葉文案的實(shí)際效果,以及文案的可讀性、可操作性等因素,以確保文案的質(zhì)量。
怎樣形容茶葉加工工藝?
要看茶葉干凈度,葉片顏色,葉的完整度
茶葉審評的基本步驟?
茶葉審評的基本步驟無非分為干評和濕評兩個步驟。
干評是審評茶葉的外形、色澤、凈度、香氣等,是用專業(yè)的評茶盤在干評臺上完成,如圖:
濕評是審評茶葉的內(nèi)質(zhì),主要是湯色、香氣、滋味、葉底來評判,是在專業(yè)的濕評臺上,用沖泡茶葉來完成,如圖:
其實(shí),不難,只要用心就可以做得很好
茶葉審評杯的標(biāo)準(zhǔn)?
審茶杯為瓷質(zhì)白色,杯口上有一弧形或鋸齒形缺口,杯的容量有150毫升、200毫升、250毫升三種,烏龍茶用110毫升鐘形茶盞;
茶葉審評流程詳解?
茶葉審評基本流程:
取樣—把盤(評外形)一扦樣—稱樣—沖泡—瀝茶湯一評湯色一嗅香氣—嘗滋味一評葉底一審評結(jié)果與判定。
一、取樣
1、初制茶取樣方法:1勻堆取樣法:②就件取樣法③隨機(jī)取樣法
上述各種方法均應(yīng)將打取的原始樣茶充分拌勻后,用分樣器或?qū)撬姆址ù蛉?00g~200g二份作為審評用樣,其中一份直接用于審評,另一份留存?zhèn)溆谩?/p>
二、把盤
1、將代表性茶樣放入評茶盤中,雙手持樣盤的邊沿,運(yùn)用手勢作前后左右的回旋轉(zhuǎn)動,使樣匾里的茶葉均勻地按輕重、大小、長短、粗細(xì)等不同有次序地分布,然后把均勻分布在樣匾里的毛茶通過反轉(zhuǎn)順轉(zhuǎn)收攏集中成為饅頭形,這樣搖樣匾的“篩”與“收”的動作,使毛茶分出上、中、下三個層次。
2、用目測、鼻嗅、手觸等方法,通過翻動,調(diào)換位置,審評干茶香氣、形狀、嫩度、色澤、整碎、凈度、含水量等。
3、用鼻嗅干茶的香氣是否純正,有無異雜味,香型。
4、目測其上、中、下段茶的情況和比例是否合理,外形形狀是條形還是針形等,色澤是否有油潤,還是枯暗,顏色是翠綠,嫩綠,或黃綠等,目測其外形的完整性,碎茶,末茶的比例,凈度是否有非茶類的夾雜物。
5、手觸茶葉,感受其的重實(shí)度,大概的含水量。
三、扦樣
扦樣就是扦取能充分代表該批茶品質(zhì),審評時所需的大概重量的茶樣。
1、扦樣時,要將茶樣盤中的茶樣用回旋法收到茶盤中,成饅頭狀,上、中、下段茶合理分布在饅頭狀中。
2、扦樣時用三個手指,既姆指、食指、中指,由上到下抓起。
四、稱樣
稱樣就是稱取能充分代表該批茶品質(zhì),審評該茶樣時所需要的茶樣重量。
將扦起的茶樣緩慢放入稱樣盤中,同時眼觀天平的重量變化,達(dá)到所需的重量立刻停止,一次性放夠該茶樣審評所需的克數(shù)。
五、溫杯
在沖泡時一定要先溫洗審評器具,溫具目的是提升器具的溫度和達(dá)到清潔器具作用,避免在沖泡過程中由于器具自身的溫度太低降低審評杯中水溫,達(dá)不到?jīng)_泡要求的水溫,從而影響茶樣的內(nèi)質(zhì)品質(zhì),清潔器具目的是清除殘留在器具的氣味 少寶免殘留的氣味影響該茶的品質(zhì)。
六、沖泡
1、將稱取好的茶樣放入事先溫洗好的審評杯中,將燒開的沸水(100°℃)注入審評杯中,一次性注滿,加蓋,計(jì)時。
2、多杯不同茶類審評時,就以需要最長浸泡時間的茶類所需要的時間計(jì)時。
七、瀝茶湯
1、熟練者可用單手操作,食指扣住杯把,中指配合食指夾住杯把,姆指按住杯蓋的凸高點(diǎn),將審評杯臥擱在審評碗上。
2、初學(xué)者可用雙手操作,一手握住杯把,另一手手指按住杯蓋的凸高點(diǎn),將審評杯臥擱在審評碗上。
八、評湯色
評湯色就是利用人體的感受器官眼睛觀看審評其茶湯的顏色種類與色度、明暗度和清濁度等。
水晶工藝如何加工?
水晶工藝品加工主要看水晶材質(zhì)和水晶做工工藝兩方面考慮,水晶在運(yùn)輸過程中容易損壞,最好就近找一個廠家制作水晶制品。
什么是茶葉簡單審評?
茶葉簡單審評就是指對茶葉整體進(jìn)行一個簡易的審核評價。要求從干茶條索形狀顏色、干茶香氣、沖泡出來的茶湯顏色和透明度以及香氣類型,入口的口感、醇厚程度,回甘生津速度,層次感和留香感,耐泡程度、綜合協(xié)調(diào)度等方面進(jìn)行總結(jié),文字要精煉,通俗易懂。
古代對茶葉審評的茶書?
唐陸羽《茶經(jīng)》三卷
陸羽《茶經(jīng)》于758年前后寫成,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分三節(jié):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中卷:四之器;下卷分六節(jié):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
唐張又新《煎茶水記》
張又新于公元825年前后著《煎茶水記》一卷,書中指出茶湯品質(zhì)高低與泡水有關(guān)系;山水、江水、河水、井水的性質(zhì)不同,是會影響茶湯的色香味的。古人對煎茶用水很講究,品水評第。
唐溫庭筠《采茶錄》
溫庭筠于860年前后著《采茶錄》一卷,《通志藝文略》作三卷,其他各書都作一卷。俟后即不見記載,大概失于北宋時期。《說郛》和《古今圖書集成》雖有《采茶錄》,但僅存辨、嗜、易、苦、致5類6則,都是記事,共計(jì)不足400字。
唐蘇廙《十六湯品》
《十六湯品》與現(xiàn)在茶湯審評技術(shù)有關(guān)。這卷書首先是陶谷的《清異錄》所引,并說蘇廙的《仙芽傳第九卷》載作《湯十六法》,大概是從《清異錄》抽出和一書的?!端膸烊珪婺俊奉}作《湯品》。萬國鼎假定寫于900年前后。
宋葉清臣《述煮茶小品》
葉清臣于1040年編《述煮茶小品》,這只是一篇510字的短文。
宋蔡襄《茶錄》
《茶錄》成于皇祐(1049—53年)中,至治平元年(1064年)刻石。全書700多字,分上下兩篇。上篇論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候湯、熁盞、點(diǎn)茶10條,論茶湯品質(zhì)和烹飲方法,下篇論器,分茶焙、茶籠、砧椎、茶鈐、茶碾、茶羅、茶盞、茶匙、湯瓶9條,論烹茶所用器具。
宋宋子安《東溪試茶錄》
該書于1064年前后寫成,全書約3000多字,分緒論和8個題目。前5,分總敘焙名、北苑、壑源、佛嶺、沙溪;后3,分茶名、采茶、茶病。
宋沈括《本朝茶法》
《本朝茶法》茶約1100多字,記述宋代茶稅和茶專賣事。
宋黃儒《品茶要錄》
黃儒于1057年前后寫成《品茶要錄》一卷,全書約1900字,前敘后記。其中分采造過時、白合盜葉、入雜,蒸不熟、過熟、焦釜、壓黃、漬膏、傷焙、辨壑源沙溪等10節(jié),論述茶葉品質(zhì)優(yōu)劣。
宋趙佶《大觀茶論》
趙佶即宋徽宗,在大觀年間(1107-1110),編成《茶論》?!墩f郛》刻本改稱《大觀茶論》。全書僅2800多字。無所不有。首緒言,次分地產(chǎn)、天時,采擇、蒸壓、制造、鑒辨、白茶、羅碾、盞、筅、瓶、杓、水、點(diǎn)、味、色、香、藏焙、品名、外焙等20目。
宋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
熊蕃,建陽人,宣和年間,北苑貢茶極盛,熊蕃親見當(dāng)時情況,遂寫此書。《貢茶錄》只列各種貢茶的名稱,沒有形制,蕃子克乃繪圖附入,共有38圖。并將其父親所作《御苑采茶歌》10首附在篇末。
宋唐庚《斗茶記》
這篇短文400字,政和二年(1112年)和友人烹茶評比,寫成這篇記。
宋趙汝礪《北苑別錄》
該書是趙汝礪在淳熙十三年(1186年)做福建路轉(zhuǎn)運(yùn)司主管帳司的時候,為補(bǔ)充能蕃《宣和北苑貢茶錄》的不足而寫的。全書正文2800多字。舊注約700字,汪斷壕增注2000多字。
茶葉審評時最先評價的是?
茶葉品質(zhì)的最初審評 (1)
茶葉審評時一般可從茶葉的形狀、色澤、香氣、滋味、湯色等方面來鑒別。無論是太極茶道流派,還是別的什么機(jī)構(gòu)、團(tuán)體和企業(yè),這個過程是一致的。正常的茶葉應(yīng)該具有該類茶正常的商品外形及固有的色、香、味,不得混有異種植物葉,不含非茶類物質(zhì),無異味、無異臭、無霉變。條形茶的外形稱作條索。以緊細(xì)、圓直、勾齊、重實(shí)的為好;以粗松、彎曲、短碎、松散的為差。
鑒別茶葉的嫩度主要看芽頭多少、葉質(zhì)老嫩及條索的光潤度。此外,還要看峰苗(用嫩葉制成的細(xì)而有尖峰的條索)的多少;一般以芽頭多、峰苗多、葉質(zhì)細(xì)嫩為好;葉質(zhì)老、身骨輕為次。
紅茶的光澤有烏潤、褐潤和灰枯的不同;綠茶的色澤分為嫩綠、翠綠、青綠、青黃等;光澤分光潤和干枯的不同。紅茶以烏潤者為好;綠茶以嫩綠、光潤者為好。凈度以無梗、末和其他夾雜物的為好。
拿一撮茶葉放在手掌中,用嘴哈氣,使茶葉受微熱而發(fā)出香味,仔細(xì)嗅聞,用嗅覺來審評香氣是否純正和持久??煞磸?fù)多嗅幾次,以辨別香氣的濃淡、強(qiáng)弱和持久度
此外,還可以嗅嗅茶葉的香氣是否正常,是否有煙味、焦味、霉味、餿味或其他不正常的氣味。花茶還要看花香是否鮮濃持久。
取一小撮茶葉(3~5克),放入150毫升左右的茶杯中,用開水沖泡,并蓋上杯蓋。5分鐘后,打開杯蓋,先嗅杯中香氣,再看湯色、品嘗滋味,最后看茶葉的葉底。
1、湯色茶葉內(nèi)含物被開水沖泡出的汁液所呈現(xiàn)的色澤稱為湯色。湯色有深淺、亮暗、清濁之分。一般以湯色明亮、純凈透明、無混雜為好;以湯色灰暗、渾濁者為差。紅茶以紅艷明亮者為優(yōu),綠茶以嫩綠色者為上品。
2、滋味茶葉經(jīng)沸水沖泡后,大部分可溶性有效成分都進(jìn)入茶湯,形成一定的滋味。滋味在茶湯溫度降至50℃左右時為最好。品嘗時,口含少量茶湯,用舌頭細(xì)細(xì)品味;從而辨別出滋味的濃淡、強(qiáng)弱以及鮮爽、醇厚或苦澀等。另將少許干茶葉置于口中慢慢嚼,細(xì)品其滋味。
3、葉底觀察杯中經(jīng)沖泡后的茶葉的嫩度、色澤和勻度。還可用手指按壓,以判斷它的軟硬、薄厚和老嫩程度。優(yōu)質(zhì)茶葉的葉片鮮嫩,加工充分,水中浸出物多;因此茶湯色澤艷麗、澄清透明,無混雜;并且具有本品種茶葉的正常香氣,香氣清爽、醇厚、濃郁、持久、新鮮純正,沒有其他異味。紅茶湯以紅艷明亮、醇厚甘甜、喉間回味長、葉底鮮明為優(yōu)。綠茶湯應(yīng)碧綠清澈。烏龍茶湯應(yīng)為鮮亮橙黃色,先感覺稍澀,而后轉(zhuǎn)甘,鮮爽醇厚,并具有翠綠而明亮的細(xì)嫩鮮葉,在葉底被面有白色毫毛?;ú铚珣?yīng)為明亮蜜黃色,滋味清爽甘甜,鮮花香氣明顯,葉底綠色均勻,稍帶黃色且明亮。
劣質(zhì)茶葉的茶湯亮度差,色淡,略有渾濁。陳茶或霉變茶的茶湯無光澤,色暗淡,渾濁。香氣淡薄,持續(xù)時間短,無新茶的新鮮氣味,有的具有煙焦、發(fā)餿、霉變等異常氣味。劣質(zhì)紅茶味淡、苦澀,無回味或回味短;葉底粗老,色澤發(fā)暗。劣質(zhì)綠茶味淡、苦澀或略有焦味;葉底粗老、灰黃、破碎;若綠茶調(diào)青不及時或不徹底,還會出現(xiàn)紅葉或紅梗。劣質(zhì)花茶味淡,回味短,葉底色澤暗褐,雜而不勻。
茶葉香精如何加入茶葉加工?
茶葉加工過程中,不允許添加任何物質(zhì).加香精,就違背的茶葉加工及食品安全要求,這是不容許的.
所有茶葉都是用茶樹的鮮葉、嫩芽和嫩枝加工而成,加工方法不同,加工出的茶葉類別也就不同。例:綠茶,又稱不發(fā)酵茶。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jīng)殺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藝過程制成的茶葉。茶具有吸味的特點(diǎn),因此,在加工過程中,不允許添加任何物質(zhì)。也不可能有加香精的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