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烏龍茶的做茶工藝
山茶花烏龍茶的泡法如下:1.準備茶具和水。選擇清潔的紫砂壺或玻璃杯,用干凈的溫水清洗。水選擇高山泉水或過濾水,水溫不可以過于開水,最好控制在85℃的溫度。2.選擇適當的茶葉。山茶花烏龍茶一般采用新鮮嫩葉和嫩枝作為原料,茶的顏色偏黃綠色,長相類似烏龍茶,所以被稱為山茶花烏龍茶。3.洗茶。用溫水清洗茶葉兩遍,后去水,(第一泡不用此步驟),主要是去除茶葉上的異味,增強茶湯的香味。4.放茶。取適量的山茶花烏龍茶放入壺中,大概每50g茶葉配1000ml左右的水,根據個人口味自行決定茶葉的用量。 5. 浸泡。 第一次浸泡一般不超過30秒,出汁略淡,主要是用于去除茶葉上的雜質,泡出茶的內質。第二次浸泡至少一分鐘左右,這樣可以泡出茶葉本來的味道和香味,泡的時間更長,韻味就更深,香味更濃郁。 6. 倒茶。等茶泡好后,先將茶湯均勻地倒在杯子里,再把后面泡出的質量更好的茶湯倒進來,其香味和口感一般比前面的茶湯更為醇厚。7. 沖泡次數可視茶葉用量和個人口味決定。注意事項:1.不要用沸騰的水泡茶,否則會破壞茶的香氣和色澤;2.建議每次用水5-10分鐘燒開后再沖泡茶葉;3.不要用濃茶泡,否則可能導致茶湯發(fā)苦;4.泡茶時間不必過長,一般1-2分鐘即可,泡太久會導致苦澀。5.茶應保存在干燥、陰涼、通風、不易受潮的環(huán)境中,如密封保存在冰箱中,可更好的保持香氣和品質。
2. 烏龍茶制作的關鍵工序
1、采摘
采摘是用食指與姆指挾住葉間幼梗的中部,藉兩指的彈力將茶葉摘斷,采摘時間以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三時前較佳,不同的茶采摘部位也不同,則另有單人式、雙人式采茶機,可利用機械采茶,既省力且快速。
2、日光萎凋
采摘下來之茶須于日光下攤曬,減少細胞水分含量,降低其活性并除去細胞膜之半透性,攪拌后攤平于笳藶上。
3、殺青
通過高溫破壞和鈍化鮮葉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鮮葉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發(fā)鮮葉部分水分,使茶葉變軟,便于揉捻成形,同時散發(fā)青臭味,促進良好香氣的形成。
4、揉捻
通過揉捻形成其緊結彎曲的外形,并對內質改善也有所影響。揉捻可以卷緊茶條,縮小體積,破壞葉組織、物質轉變。
5、干燥
利用干燥機以熱風烘干揉捻后之茶葉,使其含水量低于百分之四,利于貯藏運銷。
3. 烏龍茶的做茶工藝流程
不同的茶類就是制茶工序不同的搭配。
綠茶的制作過程是:殺青、揉捻、干燥
紅茶的過程主要是:萎凋、發(fā)酵、揉捻、干燥
烏龍茶的制作過程主要是:萎凋、發(fā)酵、殺青、揉捻、干燥
之所以出現不同的茶類,就是因為不同的制作工藝,讓茶葉鮮葉中的茶多酚發(fā)生不同程度的氧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發(fā)酵。茶多酚的氧化是受茶葉中的蛋白酶影響的。而蛋白酶在高溫的環(huán)境下會失去活性,無法使茶多酚氧化。
4. 烏龍茶的制作工藝流程是什么
步驟/方法
1/5
制茶:制茶三要素:一、茶葉原料要好;二、廠房機械設備要齊;三、制作工藝技術要正確。采茶要采一心二葉或一心三葉,梗在葉下0.5厘米,上午9:00點過后露水已干,茶青沒有病蟲害晴天采,茶青不能采大大小小、老老嫩嫩、需分批采收。
2/5
曬青:茶青應該在太陽沒有下山前運回茶廠,這樣才可以曬到青。曬青時主要看品種、茶青老嫩、采摘時間、天氣。萎凋:夏天及冬天的日光強度不同,在太陽下山離水平線40度角。葉面溫度30-35℃為宜,觀察牙葉第二葉光澤消失葉面成波浪凋萎狀,應該停止日光萎凋
3/5
浪青:浪青就是繼續(xù)日光萎凋所引發(fā)的發(fā)酵作用,茶青繼續(xù)進行部分發(fā)酵,一般靜止一個半小時或二個小時浪一次青(看茶而議)浪到有青味即可,浪青一次比一次重一點,茶青嫩要輕浪,茶青老要重浪,烏龍茶一般浪三至四次即可。浪完青后讓它靜止發(fā)酵4-6個小時即可殺青。
4/5
炒茶與揉捻:炒青時一定要炒熟,炒后揉捻,中途翻一次,感覺有茶汁葉表有油光,靜置一會讓它回潮再過一次火,然后快速打包,打到一定程度感覺有粘捻茶汁已出來再過一次火,打包速度不可太慢,加溫時不可加溫太高,否則茶葉就不會鮮綠,過平板機時不可壓太重,轉二至三圈即可拿出解茶,第一次過火時讓茶葉熱一點軟一點,第二次摸上去有一點刺手的感覺就好,第三次過火時門不能關太緊,溫度要控制好,用殺青機過火外溫在120—150℃之間,相當于用干燥機溫度在50—65℃之間,注意在空氣對流下作業(yè)。炒青不熟時可用以下方法來補救:首先,把不熟的茶青攤放在架上,待熱氣散開冷卻后以溫度200℃左右重新補炒至水分有一定干度。第二,炒出的茶青要待冷卻后才能打包,約三至四次再一次補炒。最后,補炒后打包同上。
5/5
烘干:烏龍茶揉球成形后必須先烘干,已知水60度就會蒸發(fā),茶葉烘干最好用60-70℃才能保持茶香、茶味、茶色減少損失。烘焙的目的是利用適溫改善茶葉的香氣及滋味,去除青味及減輕澀味降低含水量,使茶的水色澄清艷麗利于儲存。第一,將分攤于篩子上的茶葉置于已經預熱好的干燥機中進行烘焙,用70—80℃慢烘,烘到茶梗手折且脆斷,氣味清純即可,如果太高溫香氣容易損失,品質就下降。精制成的茶葉一般品質不純凈,而且經挑梗之后難免吸收水氣,外形有粗細、長短不一,為了提高其品質迎合消費需求,就要對茶干進行“美容”。用手工挑梗,挑掉老葉梗、黃片等雜物,并把粉末篩凈,而形成大小勻整的精制茶。烘焙茶葉時有香焙到香,須保有原來的茶香味,再無香焙到清。
5. 烏龍茶最重要的制作工藝
第二道工序第四個環(huán)節(jié)。發(fā)酵是制造安溪鐵觀音烏龍茶的特有工序之一,發(fā)酵在烏龍茶也叫做青。做青能適當調節(jié)萎凋過程中水分蒸發(fā)和內含物自體分解。
烏龍茶的制作要比紅茶、綠茶復雜得多。它吸取了紅茶發(fā)酵和綠茶不發(fā)酵的制作原理,通過復雜的制作工藝,造就了烏龍茶獨特的色、香、味。
其初制原理步驟如下:
鮮葉——曬青——涼青——做青(碰青/搖青+靜置)——殺青——揉捻——干燥
這里要注意的是,烏龍茶有閩南、閩北、廣東、臺灣四大派別,它們的制工原理都是一樣的,但各地方的實際工序和描述可能會有所差異。的制作工藝可以如下概括:
1、采摘
烏龍茶采摘遵循“三葉開面采”的原則,即當頂葉芽形成時,采摘頂芽開面的二三葉或三四葉。烏龍茶鮮葉采摘標準不同于綠茶,要求有一定的成熟度,芽梢大小基本一致,老嫩適中,這也是形成烏龍茶良好口感品質的基礎。
2、萎凋
萎凋是烏龍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也叫曬青、晾青。將采摘來的茶葉(也叫茶青)平鋪在干凈的篩子上,放置室外進行日光萎凋。待茶鮮葉的青氣消失,葉表稍萎蔫無光澤時即可。這個工序要經歷“晾青——曬青——晾青”三個步驟。
3、做青
做青是烏龍茶初制的第二道工序,也是形成烏龍茶品質特征的關鍵工序。做青是奠定烏龍茶香氣和滋味的基礎,它是以搖青、晾青多次反復的工藝過程,其工序最為繁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