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渠江黑茶薄片產(chǎn)地
黑茶作為一種歷史非常悠久的茶葉,最早的湖南黑茶是漢代時由湖南安化縣渠江鎮(zhèn)生產(chǎn)的渠江皇家薄片,安化素有加工煙熏茶的習慣,茶葉通過高溫火焙,色澤變得黑褐油潤,故稱“黑茶”,那黑茶起源于哪里呢?具體如下!
黑茶的起源地
黑茶起源于四川省,其年代可追溯到唐宋時茶馬交易中早期。茶馬交易的茶是從綠茶開始的。當時茶馬交易茶的集散地為四川雅安和陜西的漢中,由雅安出發(fā)人措馬馱抵達西藏至少有2~3個月的路程,當時由于沒有遮陽避雨的工具,雨天茶葉常被淋濕,天晴時茶又被曬干,這種干、濕互變過程使茶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導致了發(fā)酵,產(chǎn)生了品質(zhì)完全不同于起運時的茶品。
因此“黑茶是馬背上形成的”說法是有其道理的。久之,人們就在初制或精制過程中增加一道渥堆工序,于是就產(chǎn)生了黑茶。黑茶在中國的云南、廣西、四川、湖北等地有加工生產(chǎn)。黑茶類產(chǎn)品普遍能夠長期保存,而且有越陳越香的品質(zhì)。
黑茶的起源時間
1、四川邊茶;《明史·茶法》:太祖朱元璋(公元1371)“詔天全六番司民,免其徭役,專令蒸烏茶易馬”。烏茶即藏茶、邊茶,天全即今雅安市天全縣。
2、湖南黑茶;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明史·含貨志》云:“商茶低偽,產(chǎn)地有限,悉征黑茶”。據(jù)《明史·食貨志》記載:“神宗萬歷十三年,即公元1585年,……中茶易馬,惟漢中保寧,而湖南產(chǎn)茶,其直賤,商人率越境私販?!?/p>
3、云南普洱茶:明朝萬歷年間(公元1620),謝肇在《滇略》中記載:“士蔗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這是“普茶”一詞首次見諸文字。
4、廣西六堡茶:清朝初期(公元1659),在廣州、潮州一帶,六堡茶漸漸興盛起來。至清代嘉慶年間以其特殊的檳榔香味而被列為全國名茶之一,享譽海內(nèi)外。
5、湖北老青茶:據(jù)《湖北通志》記載:“同治十年(公元1871),重訂崇、嘉、蒲、寧、城、山六縣各局卡抽派茶厘章程中,列有黑茶及老茶二項”。這里講的老茶即指老青茶。
黑茶的發(fā)展起源
1、按照年代分
(1)、秦漢時期
黑茶最早出現(xiàn)的年代是秦漢時期的渠江黑茶薄片,這種茶的主要特征是形狀大小不一,呈扁平薄片狀。起源于安化縣渠江鎮(zhèn),明間相傳渠江黑茶薄片是為張良所造,所以又稱之為“張良薄片”。漢朝時期的黑茶根據(jù)安化縣縣志記載主要是黑茶薄片,是一種皇家薄片。
(2)、唐宋時期
唐宋時期的黑茶主要是源于四川省、湖南省,可以追溯的是唐宋時期茶馬交易的早期(唐德宗貞元年間,約785-804年),最開始茶馬交易的茶葉主要是綠茶,主要是分布在四川雅安和陜西漢中。湖南省黑茶主要是生產(chǎn)于湖南益陽安化縣(《封氏聞見錄》載),2009年,安化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xié)會中國最早的黑茶生產(chǎn)地。
(3)、明朝嘉靖時期
最早出現(xiàn)黑茶二字主要是追溯到明朝嘉靖三年時期的《甘肅通志》上面。《甘肅通志》清晰的講述了喝茶的發(fā)酵特征和制作工藝?!耙陨滩璧蛡危飨ず诓?。地產(chǎn)有限,仍第為上中二品,印烙篾上,書商名而考之。每十斤蒸曬一篾,運至茶司,官商對分,官茶易馬,商茶給賣”。
(4)、1972-1974年
長沙馬王堆一、三號漢墓出土有一笥竹簡,經(jīng)考證即茶一箱,箱內(nèi)黑色顆粒狀實物用顯微鏡切片被確認為是茶。
2、按照茶的種類分
(1)、四川黑茶
四川黑茶主要是源于四川,其年代可追溯到唐宋時茶馬交易中早期,主要是雅安人在運輸茶葉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茶葉。
(2)、湖南黑茶
湖南黑茶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時由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渠江鎮(zhèn)生產(chǎn)的渠江皇家薄片,也就是明間俗稱的“張良薄片”。
(3)、藏茶
藏茶是一種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的茶葉,是所有喝茶種類中最具價值的一種,藏茶是黑茶的鼻祖,藏茶是一種經(jīng)過了及其復雜的工藝,經(jīng)過了32道的古法從而制成的茶種。藏茶的原產(chǎn)地是在四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綜上所述,黑茶最早起源于四川省,形成在馬背。其年代可追溯到唐宋時茶馬交易中早期。準確的說是當時茶馬交易茶的集散地為四川雅安和陜西的漢中!
2. 渠江黑茶薄片口感
薄片是湖南黑茶中的名茶之一,渠江薄片已經(jīng)有五百年的貢茶歷史,是中國貢茶歷史最悠久的茶品,渠江薄片起源 于安化縣渠江神吉山,生長在得天獨厚的生態(tài)條件,再加上土壤肥沃,腐殖豐富,是茶樹生長的風水寶地。
3. 渠江黑茶薄片圖片
安化黑茶,有文字記載是公元的856年,唐代楊曄《膳夫經(jīng)手錄》中記載的"渠江薄片茶",運銷湖北江陵、襄陽一代,進長安。 這是最早記錄安化茶葉的歷史古籍。 五代毛文錫《茶譜》中"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其色如鐵",這就是早期的安化黑茶。 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茶葉,專家推測來自安化,距今達2300多年。
2.興于宋。
安化黑茶,生于水畔湖邊,不種自生。 在公元1072年,安化縣飲茶設(shè)縣,在公元1088年,朝廷就已經(jīng)在縣境內(nèi)設(shè)立了博易場,運入米鹽布帛換取安化茶葉。 南宋時期,朝廷加強對茶鹽的管制,公元1175年以黎虎將、賴文政為首,組建兩支"茶商軍",護運安化黑茶。 荊湖路安撫使在安化龍?zhí)猎O(shè)寨,派兵把守,控制安化黑茶的水陸運輸。 由此可見,安化黑茶在宋朝是多么興盛。
3.貢于明。
公元1391年,名朝采辦的貢茶中,安化年貢茶芽22斤,每年谷雨前,在大橋、仙仙溪、九渡水、龍溪等"四保"由縣長監(jiān)督采制,史稱"四保貢茶"。 公元1524年,史料記載"商茶低偽,悉征黑茶",這是安化黑茶之名的由來,同時也說明當時安化已大量生產(chǎn)黑茶。 公元1595年,御史李楠以安化茶(私茶)妨礙茶法馬政為由,上奏禁運,由皇帝批準:“西北引茶,以川為主,湖南為輔",從此安化黑茶正式被定為官茶。
4.盛于清。
4. 渠江黑茶薄片產(chǎn)地是哪里
渠江,是長江支流嘉陵江左岸最大支流,也稱渠河,古稱“潛水”,又名巖渠水。兩晉時稱巴江、巴水,宋以后定名為渠江。據(jù)《水經(jīng)》記載:“潛水出巴郡宕渠縣,南入(長)江”,《漢志》亦記:巴郡宕渠縣“潛水西南入江”。因潛水縱貫宕渠縣境,此后即稱為渠江或渠河。長720km,流域面積4.05萬km2。
渠江干流,從渠縣的三匯鎮(zhèn)起,在渠縣境內(nèi)自北而南,流經(jīng)三匯區(qū)、土溪區(qū)、臨巴區(qū)、城郊區(qū)、渠江鎮(zhèn)、鮮渡區(qū)、瑯琊區(qū)等8個區(qū)、鎮(zhèn),21個鄉(xiāng),其間先后有涌興河、桂溪河、流江河、中灘河等支流注
在岳池縣境,渠江從廣安區(qū)魚家嘴入縣境,由東北向東南橫貫中和、伏龍、羅渡3鄉(xiāng)鎮(zhèn),至賽龍鎮(zhèn)老隍觀流出,縣轄段長40公里,寬500~700米,水域面積860.67公頃,43年均流量730立方米/秒,年均徑流總量200億立方米。
在岳池縣賽龍鄉(xiāng)順梁寨村的單溪口出境,進入重慶市合川區(qū)東北部,流經(jīng)渭溪、龍市、小沔、官渡、云門5個區(qū)的香爐、碼頭、蚊龍、古城、孫家、渭溪、雙槐、淶灘、小沔、白沙、大沔、方碑、安全、官渡、喻家、蒲家、渠嘉、灘子18個鄉(xiāng),在合川區(qū)北7.5公里處的渠河咀,注入嘉陵江。
5. 渠江黑茶薄片產(chǎn)地在哪里
渠江薄片,蒸茶、攤涼壓片、烘干的的步驟,使渠江薄片陳香濃郁,滋味醇和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