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別稱: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自號壺叟、老萍。宜興紫砂名藝人,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
2.仿古壺,一說清代邵大亨初創(chuàng),原意是壺體仿照鼓型,后人仿制做這種壺形就成了仿古代壺型的意思了。另說最早見于近代趙松亭按吳大授意所作,身扁、腹鼓、頸高、蓋板平滑,壺蓋與口沿子母線吻合嚴密,合成圓線飽滿,扁鈕有力,虹鈕有勢,二彎流胥出自然 ;圓圈把勻勢而起,有些款把圓下有垂,富于靈動,整體骨肉亭勻,收展有度,有一氣呵成之暢。
3.顧景舟生前做過多把仿古壺,有的壺把下鈐“壺叟”小方印,蓋內(nèi)鈐“顧景舟”三字方印,壺底鈐“景舟七十后作”六字篆書方印。以下是部分拍賣成交情況如下
1、看造型和工藝:如明代紫砂壺的總體特征是粗、大、笨,清初從陳鳴遠開始,紫砂壺制作崇尚精巧、秀雅之風??滴鯐r出現(xiàn)彩繪,乾隆時出現(xiàn)描金,嘉慶、道光時,以陳曼生一班文人參與紫砂壺的題詩刻畫,是紫砂器的裝飾提高到一個新階段。?
2、看泥色和配料:紫砂泥以宜興地區(qū)丁蜀鎮(zhèn)黃龍山附近出產(chǎn)的陶土最好,一般分為紫泥、綠泥、紅泥三種。通常來說,明代砂器泥料較粗,清代較細。晚清至民國一件砂器常有幾種色泥出現(xiàn)。?
3、分辨名家及款識:從明正德至今,五百年來名家輩出,仿制者都是仿名家,所以對各時期的名家及工藝手段、款識特征都要有明確認識。
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泡茶時勿將茶壺常浸水中,有些人在泡茶時,習慣在茶船內(nèi)倒入沸水,以達保溫的功效,然而這對養(yǎng)壺則無正面的功效,反而會在壺身留下不均勻的色澤。
壺內(nèi)勿浸置茶湯,泡完茶后,務必把茶渣和茶湯都倒掉,用熱水沖淋壺里壺外,然后倒掉水分。應保持壺內(nèi)干爽,絕對不可積存濕氣,如此養(yǎng)出來的陶壺,才能發(fā)出自然的光澤。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顧景舟紫砂壺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wǎng)-怎樣鑒別紫砂壺
顧景舟成名史:從其祖母邵氏學藝,潛心磨練制作技巧,方二十便己身列紫砂名手之林。數(shù)十年來飽覽歷代紫砂精品,深入鉆研紫砂陶瓷相關(guān)工藝知識,旁涉書法、繪畫、金石、篆刻、考古等學術(shù)。豐富的人文素養(yǎng)加上精練制壺技藝,蘊釀出其紫砂創(chuàng)作的獨特藝術(shù)風格,而顧景舟對于紫砂陶傳器鑒賞亦有高深獨到的造詣。
典型壺型:
年輕時先由方器入手,兼做圓器,隨著其與書畫界的交往,逐漸偏重光素器型的制作,最后是以幾何形壺奠定其個人風格,找到屬于自己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方向。他還與名畫家韓美林和中央工藝美術(shù)學院張守智教授合作制壺,為砂壺的發(fā)展注入現(xiàn)代美學概念。開創(chuàng)紫砂茗壺造型的新意境。他的代表作有:漢云、雪華、鷓鴣、提壁、上新橋、鳳嘴壺、僧帽、仿鼓、石瓢、牛蓋蓮子等,其中牛蓋蓮子、鷓鴣壺獲國家金質(zhì)獎,僧帽、井欄壺獲國家銀質(zhì)獎,并有許多佳作被國內(nèi)外收藏家和博物館收藏。
僧帽壺是紫砂壺歷史上最流行的一種造型,特別是在明清時期,該壺式成為了當時的最流行。值得一提的是,明清兩代紫砂壺藝人對該種壺式情有獨鐘。上圖所示紫砂壺是顧景舟大師仿造古人僧帽壺制作而成的,其造型十分獨特,比例也非常勻稱,壺蓋形似僧帽,顧名曰僧帽壺。壺底刻有“景舟制”的方印。
常用印章:
1932年,在家從祖母邵氏學藝,始用?。耗夶S、墨緣齋景堂制、景記、景洲、武陵逸人
1942年,印有自怡軒、自怡軒主人、得一日閑為我福、足吾所好玩而老焉、曼晞、曼晞陶藝,并磨去武陵逸人印。
1944年,始用?。菏萜?、老萍、
1948年,始用印:荊南山樵、荊山壺隱
1955年,始用閑章:啜墨看茶
1984年,始用?。壕爸燮呤笞?,壺叟、
20世紀90年代,刻了最后一方印章:生于乙卯
有壺蓋嗎?沒有蓋可就沒法收藏和使用了。應該是顧景舟大師的仿品,印章不對。
如果是紫砂壺,還是值幾百塊錢的。
姓 名:
聯(lián)系電話:
留言備注:
我要留言(留言后專人第一時間快速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