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都晚上喝茶的地方?
成都晚上喝茶一般在茶樓
可以去府南河邊上喝茶
二、喝了這么久的茶,這些地方趣味橫生的飲茶文化你了解嗎?
我們都知道茶葉最初被人類食用,采用的是生嚼吞咽的方式。后來逐漸發(fā)展為煮茶飲用,再發(fā)展到泡茶飲用。其實喝茶有很多種方式,我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風土人情不一樣,飲茶方式也有所區(qū)別。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也是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同時還是一個歷史名城。老北京人向來有喝大碗茶的習(xí)俗。所謂喝大碗茶就是比較粗放的飲茶方式,以前北方人喝茶都是泡一大壺倒大碗里喝,或者干脆直接用大碗大杯泡茶來喝。大碗茶最興盛的時期是清朝,喝茶的人主要是八旗子弟。當時北京有很多家茶樓,這些茶樓的主顧基本上都是八旗子弟。由于功夫茶的普及現(xiàn)在很多北京人喝茶也開始講究用功夫茶具來喝了。
說起廣州的早茶,大家都很向往。廣州人非常喜歡喝茶,早上起床后要喝茶,晚上睡覺前也要喝茶。廣州最有名和最講究的還屬早茶,廣州人很注重吃早茶。吃早茶的時候泡上一壺茶,配上精致美味的點心,一般都會配上七、盤?,F(xiàn)在廣州人吃早茶一般都是去茶樓吃,可以一個人去享受一下寧靜的時光,也可以全家一起去熱鬧一下??梢院团笥讶チ牧奶?,還可以和客戶去談生意。廣州的早茶早已融合到了人民的生活中,同時也成為了他們的一種交際方式和文化。
成都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景色優(yōu)美、生活節(jié)奏慢,大街小巷茶館林立。這樣的成都讓大家很是向往。成都的茶館獨有一種蓋碗茶文化,與南方地區(qū)用蓋碗泡茶不同,成都地區(qū)是用蓋碗喝茶。相傳蓋碗是唐朝的時候由四川節(jié)度使崔寧的女兒發(fā)明的。當時人們用杯子喝茶,崔寧的女兒怕燙手就給杯子加了一個杯托,后來又有人給杯子加了個蓋子,蓋碗就被發(fā)明了出來。蓋碗由杯蓋、杯身、杯托三部分組成,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個人覺得,既然是一種文化就不是一兩句能說明白的,小罐茶讓你真正體會到茶文化,大家都知道,小罐茶在云南昆明舉辦了一場看見茶文化的書展活動,書展的意圖就是讓大家看得見,也摸得著茶文化。
三、成都有什么樣的特色?
成都的特色有:龍抄手、擔擔面、鐘水餃、三合泥、川北涼粉。
1、龍抄手
龍抄手是成都市著名的傳統(tǒng)小吃,抄手是四川人對餛飩的特殊叫法,抄手的得名。成都的“龍抄手”1941年開設(shè)于成都的悅來場,上個世紀50年代初遷往新集場,60年代后又遷至春熙路南段至今,迄今已有70余年的歷史了。
2、擔擔面
擔擔面,漢族特色面食。著名的成都小吃(又說自貢小吃,起源于自貢)。用面粉搟制成面條,煮熟,舀上炒制的豬肉末而成。成菜面條細薄,鹵汁酥香,咸鮮微辣,香氣撲鼻,十分入味。此菜在四川廣為流傳,常作為筵席點心。
3、鐘水餃
鐘水餃,古名為“水角”,是四川省成都市地方傳統(tǒng)小吃之一。始于光緒十九年(1893年),因開業(yè)之初店址在荔枝巷且調(diào)味重紅油,故又稱為“荔枝巷紅油水餃”。
鐘水餃全用豬肉餡,不加其它鮮菜,上桌時淋上特制的紅油。具有皮?。?0個水餃才50克)、料精(上等面粉、剔筋去皮的精選豬肉)、餡嫩(全靠加工時掌握好溫度、水分,肉餡細嫩化渣)、味鮮(全靠輔料和紅油、原湯)的特色。
4、三合泥
三合泥為四川傳統(tǒng)風味小吃,成都市內(nèi)、郊縣各甜食店多有供應(yīng)。此點由于采用大米、糯米、黃豆三種主要原料合磨成粉,加輔料和水炒成泥狀食用而得名。
5、川北涼粉
川北涼粉是采用優(yōu)質(zhì)豌豆去殼,用水浸泡后,磨成細漿,然后過濾去渣,沉淀脫水,制成豆粉。再經(jīng)加熱攪拌成糊狀,裝入盆、盤待用。涼粉制作法有很多種,可也用綠豆、大米等做出不同味道的涼粉區(qū)別,及營養(yǎng)價值與涼粉的影響。
1、有川菜,川菜作為中國四大菜系之一,在中國烹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廣泛,口味清鮮醇濃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稱,并以其別具一格的烹調(diào)方法和濃郁的地方風味,融會了東南西北各方的特點,博采眾家之長,善于吸收,善于創(chuàng)新。
2、四川有世界遺產(chǎn)6處,列居全國第二位。
其中:世界自然遺產(chǎn)3處(九寨溝、黃龍、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1處(峨眉山一樂山大佛),世界文化遺產(chǎn)1處(青城山一都江堰),世界灌溉工程遺產(chǎn)1處(東風堰)。列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網(wǎng)絡(luò)》的保護區(qū)有4處(九寨、臥龍、黃龍、稻城亞?。?。
3、四川話
四川話是流行于川渝地區(qū)及周邊省份鄰近地區(qū)的主要漢語言,包括漢語西南官話中源自古蜀語。
四川話約有1億2千萬的使用者?,F(xiàn)今四川話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間的“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運動時期,是由明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區(qū)的蜀語和來自湖廣、廣東、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漸演變?nèi)诤隙纬傻摹?/p>
4、川劇
川劇是中國戲曲寶庫中的一顆光彩照人的明珠。它歷史悠久,保存了不少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劇目,和豐富的樂曲與精湛的表演藝術(shù)。早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
5、文化區(qū)
川中文化區(qū):成都、綿陽、德陽、遂寧、雅安、眉山、資陽、樂山。
川南文化區(qū):自貢、宜賓、瀘州、內(nèi)江。
擴展資料:
四川為多民族聚居地,有56個民族。漢族、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為省內(nèi)世居民族。
四川是全國唯一的羌族聚居區(qū)、最大的彝族聚居區(qū)和全國第二大藏區(qū)。
少數(shù)民族主要聚居在涼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縣、馬邊彝族自治縣、峨邊彝族自治縣、北川羌族自治縣。被譽為“中國第二藏區(qū)”、“中國唯一羌族聚集區(qū)”、“中國第一彝族聚集區(qū)”。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四川
成都印象
讀李白的詩:“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云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便愛上了成都,夢里夢外也開始向往成都。想去尋找舊時成都的繁華與秀麗,想去領(lǐng)略山城獨有的風姿,想去享受那閑適散淡中讓人回味無窮的茶文化和麻辣美味,想去感悟那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佛文化和道文化的余韻。
第一次到成都,漫步在那竹林搖曳的石板古街,看著街頭巷尾那些牽著小狗雍容幽雅的女士和服裝休閑的行人,內(nèi)心的那份生疏和距離一下子煙消云散了,代之而起的是一股親切和安逸。讓我恍如走進了一座巨大的公園,以享受緊張的工作之余那種從容淡定、氣定神舒。和別的城市一樣充斥街道兩旁的各種叫賣聲和汽笛聲,在成都,卻成了給這靜止的悠閑增添一點動感的音樂,似乎走進了一部和諧的動畫中。觀看成都的建筑,是另外一種享受,那些海藍色玻璃幕墻或者馬賽克墻磚,給人一種柔和而安詳?shù)母杏X,使人不由得想到大海,想到大海的神秘和富有內(nèi)涵。
走累了,就有裝修考究的茶樓橫在眼前,輕輕地移步走進去,內(nèi)心因為走到了茶文化發(fā)源地的那種神圣又有了另外的感受。我喜歡成都的“蓋碗茶”,蓋碗茶由茶蓋、茶碗、茶船三部分組成,為成都茶館所獨創(chuàng)。其寓意為“天蓋之,茶蓋 ;地載之,茶船;人育之,茶碗。”它包容了蜀人樸素的人文思想。蓋碗茶、碗上加蓋,既可保溫,蒸發(fā)茶葉,加濃茶味,卸下茶蓋,又可散熱,使其溫涼適宜。茶水須趁熱而飲,方能沁脾、提神、清心。臨時以茶船托起茶碗,擎而斜扣或半扣茶碗,從茶碗與茶蓋縫隙間細吮茶水,不僅免使茶葉入口,又十分優(yōu)雅愜意。喝著茶,內(nèi)心的浮燥和功名利祿皆散去,內(nèi)心一片寧靜,品茶其實是茶者自己和自己內(nèi)心的對話,是一種自我的沉醉。最能體現(xiàn)老成都古樸韻味的茶館,就要算“順興老茶館”了,從店堂的陳設(shè)到裝飾,處處體現(xiàn)明清時期川西壩子上的民俗風情。而最具特色的則是館內(nèi)古巷青壁上的9幅浮雕,由雕塑名家朱成歷時半年完成。它們再現(xiàn)了臨江古鎮(zhèn)景觀、市井院落風貌、老茶館風俗、舊時水井諸像等川西民俗和建筑藝術(shù),恰似一幅西蜀現(xiàn)代《清明上河圖》。在這樣的茶館喝茶,不僅是為了茶香,更多的是為了感受,感受藝術(shù)的陶冶,感受中國茶文化的深廣內(nèi)涵,也是感受中國文人的內(nèi)斂和豐富。
散落在成都巷陌中的上千家酒吧,應(yīng)該是年輕人喜愛的去處。成都的酒吧比較地道,它們大多依英式會所式樣建造,厚重而樸拙。吧內(nèi)設(shè)有錯落有致的臺位,裝飾的燈光依據(jù)吧內(nèi)的環(huán)境而設(shè)置,或幽暗或明亮,無論哪種格局,都會被年輕的聲音擠滿。
行走在成都的街頭,味覺還得抵擋街頭各色誘人的川味招牌。麻辣的滋味淌在舌尖,緋紅了臉,燙熱了心,讓人恨不得把整個成都都裝在肚子里。麻辣得意猶未盡,麻辣得流連忘返。而最讓我不能忘懷的是那把一串青菜燙得又麻又辣又香的川妹子,她們的熱情、潑辣、勤勞、樸實,讓我仿佛回到了久別的家鄉(xiāng),在品償自己的姐妹費盡心思做出的美味,在享受那濃濃的鄉(xiāng)情。還有街上絡(luò)繹不絕的美女自是抬頭便見,鶯鶯鳥語般的川音似繞梁的世外仙樂。
順著那古樸的青石板,走進巷子里面,看著平仄低矮的房子,眼睛觸摸到古建筑中特有的滴水檐,仿佛走進了優(yōu)美的神話傳說。屋頂上小巧而雕刻著花紋的黑色小瓦當,在經(jīng)年雨水的沖刷下,蓋上了一層薄薄的青苔,深綠而暗黃,似在向懂它的人訴說著憂郁和寂寞。
喝茶,麻將,火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