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近代茶葉貿易大體可分為哪兩個階段
早在一千多年以前,中國茶葉就運銷國外,清朝(約1684)海禁開放后,更促進了茶葉海運貿易的發(fā)展。
1842 年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南京條約》,實行五口通商后,中國茶葉對外貿易迅速發(fā)展,又加速了茶葉海運貿易的發(fā)展。
據史料記載,1840年中國茶出口總量為1.9 萬噸。1843年減少到0.81萬噸,以后漸有增加,1860年增加到5. 51萬噸,1870 年上升為10.00 萬噸,1886 年更上一層樓,出口13.41萬噸 ,達到中國20 世紀50年代前的最高紀錄。
之后,由于內受軍閥混戰(zhàn)和八年抗日戰(zhàn)爭的影響,政局多變,經濟衰退,民難樂業(yè),生產驟降;外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和世界新興產茶國爭奪市場的影響,中國茶葉產銷每況愈下,一蹶不振,直至50 年代以后,才重新得到恢復和發(fā)展。
2. 世界上茶葉貿易的主要茶類是
茶葉出口最重要的是需要辦理“出口許可證”。
1、出口許可證是由國家對外經貿行政管理部門代表國家統(tǒng)一簽發(fā)的、批準某項商品出口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明文件,也是海關查驗放行出口貨物和銀行辦理結匯的依據。
2、根據國家規(guī)定,凡是國家宣布實行出口許可證管理的商品,不管任何單位或個人,也不分任何貿易方式(對外加工裝配方式,按有關規(guī)定辦理),出口前均須申領出口許可證;非外貿經營單位或個人運往國外的貨物,不論該商品是否實行出口許可證管理,價值在人民幣1000元以上的,一律須申領出口許可證。
3、目前,我國執(zhí)行審批并簽發(fā)出口許可證的機關為:國家外經貿部及其派駐在主要口岸的特派員辦事處;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以及經國務院批準的計劃單列市的對外經貿行政管理部門,實行按商品、按地區(qū)分級發(fā)證辦法。
3. 茶葉的發(fā)展史包括哪些
武夷茶
十八世紀由中國福建遠銷海外的武夷茶的英文名為“Bohea”,但在英語世界里,它明顯是個外來詞。即使是在18世紀進口和消費中國茶葉最多的英國,很多英國人至今也并不知道“Bohea”到底指的是什么?!癇ohea”一般解釋為“武夷”的閩南語發(fā)音。
因為那時中國出口歐洲的茶葉大多為紅茶,因此一般翻譯為武夷紅茶。然而筆者通過對英文文獻中“Bohea”的描述結合中國茶葉加工技術的發(fā)展史進行分析,佐以武夷山當地茶農的口述和實地田野考察,認為要解釋清楚17-19世紀中國暢銷海外的“Bohea”究竟是什么,遠非“紅茶”那么簡單。
4. 在我國茶葉先后經過哪三個階段
綠茶的加工,簡單地分為殺青、推拿、干燥三個階段,其中重要的是殺青。鮮葉在沒有酶作用的情況下,通過酶失活和酶活性失活,在熱作用下發(fā)生物理和化學變化,從而形成綠茶的品質特征。
1、殺青
殺青對綠茶品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通過高溫破壞鮮葉中酶的特性,防止多酚物質的氧化,從而防止葉片變紅。與此同時,葉子中的一些水分被蒸發(fā)以軟化葉子,并為扭曲和成形創(chuàng)造條件。隨著水分的蒸發(fā),鮮葉中含有草氣的低沸點芳香物質揮發(fā)消失,從而改善茶葉的香氣。
除特種茶外,該過程均在殺青機中進行。影響殺青質量的因素有殺青溫度、投葉量、殺青機的種類、時間、殺青方式等。它們是一個整體,互相牽連制約。
2、炒青
由于在干燥過程中受到機械的或手工的力的作用不同,茶呈長條、圓珠形、扇形、針狀、螺旋狀等不同形狀,因此可以分為長炒青、圓炒青、平炒青等。
3、烘青
是用烘籠進行烘干的。烘青毛茶經再生產加工特制后絕大多數,作熏制花草茶的茶坯,香味通常不如炒青高,極少數烘青茗茶質量特優(yōu)。
以其外形亦可分為條形茶、尖形茶、片形茶、針形茶等。條型烘青,全要關鍵產茶區(qū)常有生產制造;尖形、片形茶關鍵產自安徽省、浙江省等省份。
4、曬青
是用日光進行曬干的。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和廣東
綠茶加工工藝包括哪些步驟
綠茶的采摘標準
1、特級綠劍茶:壯實芽頭、幼嫩肥壯勻齊、不帶魚葉、茶蒂、紫芽、茶果、凍傷芽等。
2、一級綠劍茶:全芽頭、芽頭完整、較勻齊、不帶魚葉、茶蒂、紫芽、病蟲斑點。
3、二級綠劍茶:全芽頭、略瘦、稍帶單葉,不帶紫芽及病蟲斑點。
綠茶的分類
1、炒青綠茶
炒青利用微火使茶葉在鍋里慢慢枯萎干燥。在這個過程中,由于機械和手工的外力的作用,完成茶的形狀為長條、圓珠形、扇形、針狀、螺旋形等不同的形狀,因此分為長炒青、圓炒青、平炒青等。
長炒青,形近眼眉,因而特制后也稱眉茶,外型緊細圓直,有鋒苗,顏色綠潤,香味高鮮長久,味道濃醉可口。制成品的花型分成特珍(特等、一級至一級)、珍眉(一級至五級及不列級)、雨茶、貢熙(特貢一級至3級及不列級)、秀眉(特等、一級至3級)和茶片,共19個花型。
圓炒青、外形顆粒圓,主要產于浙江和安徽,產地和采礦方法不同,分為平炒青、泉嵐輝白和涌溪火青等。
扁炒青,制成品偏平光潔、香鮮香醇,因原產地和制法不一樣,關鍵分成龍井、旗槍、貴州大方幾種。
特種烤綠茶產品包括洞庭碧螺春、峨眉春語、劍葉、南京雨花茶、韓佳六茶、金獎惠明、高橋銀峰、韶山邵峰、安化松針、古丈毛尖、江華毛尖、大勇毛尖、信陽毛尖、桂平西山茶、廬山云霧等。
綠茶加工工藝包括哪些步驟
2、烘青綠茶
烘青,即用烘籠把荼葉風干,絕大多數用以熏制花草茶,稱之為茶坯,香味通常不如炒青紅茶高,極少數烘青茗茶質量特優(yōu)。其外形可分為綿茶、尖形茶、片形茶、針形茶等。其中,大部分條形產茶區(qū)產茶,尖片狀茶主要產于安徽、浙江等省市。
烘青綠茶,要是依據原材料老嫩水平和加工工藝,可以分成:一般烘青、鮮嫩烘青,及其近年來出現的半炒烘紅茶。
普通烤青,主要類別有福建烤青、浙江烤青、回族烤青、蘇烤青、湖南烤青、四川烤青等。這類綠茶直接飲用者不多,通常用來作為熏制花茶的茶坯,成品為烘青花茶?;ú枋俏覈鴥蠕N量較大的茶葉品類。
細嫩烘青,采摘細嫩芽葉精工制作而成。大多數數鮮嫩烘青條索緊細卷起,白毫顯出,色綠。香高,味鮮醇,芽葉完整。不少制作精細的細嫩烘青都屬名茶之列。例如:黃山毛峰、太平猴魁、舒成蘭、景亭綠雪、華鼎云、天目綠頂、雁蕩毛峰、高橋銀峰、永川秀雅、陽海毛峰、連欣茶、田陽綠雪、翠羅等。
半炒烘青,既用鍋炒,又用蛋糕烘焙,關鍵種類有顧渚紫筍、婺源茗眉等。
3、曬青綠茶
曬青,是用太陽光把荼葉曬于,這類茶在湖南省、湖北省、廣東省、廣西省、四川省,云南省、湖南等省有小量生產制造,關鍵做為沱茶、緊茶、普洱茶餅、方茶、康磚、茯磚等緊壓茶的原材料。其中云南大葉種質最好,除了被稱為“楚青”之外,川青、黔青、桂青、鄂青等質各有千秋,但不及楚青。
4、蒸青綠茶
蒸青是用蒸汽干燥茶葉,這是中國古代的殺青方法。蒸青綠茶的歷史可追溯到唐朝,明代起改為鍋炒殺青。蒸青是運用蒸氣量來毀壞鮮葉中酶促反應,產生千茶顏色墨綠色,湯色淡綠和茶底青綠的“三綠”特點,但香味較悶帶青氣,苦澀味也偏重,不如鍋炒殺青紅茶那么鮮爽。湖北恩施玉露、仙人掌茶等是僅存不多的蒸青綠茶品種。
5. 中國近代茶葉貿易大體可分為哪兩個階段和特點
全球茶葉產銷量齊升,中國茶葉市場供應增加較快,綠茶、烏龍茶占主要地位
茶/茶飲品被譽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茶葉行業(yè)的上游為茶葉種植,上游行業(yè)的發(fā)展直接影響到茶葉產品原材料的供應數量與品質;下游是終端消費者與茶葉深加工行業(yè)。
近年來,全球茶葉市場需求持續(xù)增長,其中,亞太地區(qū)的綠茶消費增長強勁,而北美、西歐的紅茶市場也已發(fā)展成熟。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7年的茶葉消費量約為544萬噸,2015-2017年間年均復合增長率達4.3%,預計2018年消費量為567萬噸,到2020年全球茶葉消費量將超600萬噸。
同時,全球茶葉產量穩(wěn)步增長,數據顯示,2017年產量共557萬噸,2015-2017年間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5%。預計2018年全球茶葉產量為576萬噸,到2020年產量將超600萬噸。
在國內市場,由于茶園面積穩(wěn)中增長,湖北、貴州、陜西、江西等省在2017年種植面積分別增加23.6萬畝、21.5萬畝、19.3萬畝、15萬畝,茶葉產量在2017年達到258萬噸。消費量方面,2017年中國茶葉消費量約為193萬噸,消費量穩(wěn)步增長。2013-2017年,國內茶葉產量、消費量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7.6%、6.0%,預計2018年中國茶葉產量、消費量將分別在277.6、204.5萬噸左右。
目前,茶葉市場中綠茶、烏龍茶占據主要份額,2017年二者比重分別為61%、13%;但近年的產量比重在下降。同時,普洱茶、紅茶、白茶等其他茶葉份額逐漸提升,紅茶、黑茶、白茶、黃茶等茶類占26%。此外,市場上的柑普茶、柑紅茶、花草茶等特色產品及超微茶粉、抹茶、茶飲料、茶保健品等精深加工產品也在增加。
茶葉產業(yè)提檔升級,多元化、品牌內涵、健康消費成趨勢
前瞻認為,當前國內茶葉市場已經出現了如下趨勢。
茶葉產業(yè)提檔升級。
茶葉是重要經濟作物,也是傳統(tǒng)優(yōu)勢產業(yè)。但是,我國茶產業(yè)大而不強、大而不精、大而不彰,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差距明顯,影響了茶產業(yè)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從消費習慣來看,隨著消費群體進一步細分,多元化的消費將成為茶葉市場的新趨勢。茶葉天然、健康的特點以及對茶文化的推廣,使茶葉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茶葉的主要消費人群也從中老年男性為主向各類人群擴散。不同類別的消費者對茶葉的消費需求也存在較大差異,由此衍生出多元化的新需求、新模式。
消費者更加注重品質與品牌內涵。
目前我國茶葉行業(yè)企業(yè)數量多而分散,企業(yè)整體規(guī)模不大,作坊式小企業(yè)較多,達到一定規(guī)模并擁有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yè)鏈的品牌企業(yè)較少。隨著國內消費水平提高,消費者對茶葉的品質、安全日益重視,己經由購買非品牌茶葉逐步轉向購買品牌茶葉。
品牌內涵變得更加重要,符合消費者感知且獨具特色的品牌將嶄露頭角。
未來幾年,茶行業(yè)“品類強,品牌弱”的局面還會長期存在,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高度同質化和簡單粗放的品牌建設思維。在對消費者的調研中,“品牌”成為消費者選購茶葉時的首要關注因素,消費者對于知名茶企的品牌溢價接受度遠遠超過想象。另一方面,新的業(yè)務模式以及跨界融合,將為茶企帶來更多的機會。從“+互聯網”、“+旅游”、“眾商模式”、“私人訂制”等新的業(yè)務模式和跨界融合不斷出現。
健康主題的消費需求日趨強烈。
飲茶是一種有利于身體健康、可提高生活品質的習慣,符合現階段消費者對健康和高生活品質的訴求。飲茶人群的增長帶動著茶葉市場規(guī)模擴張,促使茶業(yè)企業(yè)擴大生產,使一些品牌認可度高的茶葉企業(yè)脫穎而出。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有機茶類似的健康類食品,必然將進入千家萬戶;在食品安全丑聞不斷爆出的今天,一些中高端人群更加需要健康的食品和綠色的食品。
——以上數據和分析參考前瞻產業(yè)研究院發(fā)布的《中國茶葉行業(yè)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6. 近代中國茶葉對外貿易的特點
1.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發(fā)展狀況:
漢代:中國與日本、朝鮮、越南等國保持著頻繁的貿易往來。張騫通西域后,漢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絲帛錦繡沿著通道不斷西運;西域各國的珍奇異物也陸續(xù)輸入中國。通過絲綢之路與中亞、西亞、南亞諸國進行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與南海諸國即印度半島等地進行經常的貿易往來。
唐朝:對外貿易繁榮。唐政府在廣州設置市舶使,管理對外貿易。唐朝和朝鮮的貿易往來繁盛,朝鮮輸入唐朝的有牛、馬、麻、人參,唐朝輸入朝鮮的有絲綢、茶葉、瓷器、藥材、書籍等。中亞、波斯商人足跡遍及各地,它們把胡椒、波斯棗、藥品、香料、珠寶等輸入中國,中國的絲綢、瓷器、紙張等也源源不斷運往波斯,并從那里運銷西方。對外交通有陸路和海路;與朝鮮、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貿易頻繁。
兩宋:①北宋政府在廣州、杭州等地設置"市舶司",負責管理對外貿易和事務,征收商稅。②南宋海外貿易的重要港口有廣州、泉州、明州等,泉州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貿易港。③南宋政府采取鼓勵外商的政策,在一些港口設有番坊,有外商長期在此居住。同南宋通商的國家眾多,以阿拉伯人最多。紹興末年,廣州、泉州兩個市舶司歲收稅高達200萬,超過北宋一倍多。④中國的絲織品、瓷器、茶葉等遠銷日本、東南亞等地,輸入商品以香料、珠寶為主。⑤遼、金與高麗通過使節(jié)貿易保持聯系,并在邊境設榷場,互通有無。日本、波斯、大食等國也同遼、金有貿易關系。主要對外貿易港口有泉州、廣州、明州,對外貿易東達日本、朝鮮,西至非洲一些國家。
元朝:泉州是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經常停泊著數百艘海船,大量貨物在此匯集和起運。高麗的土特產人參、水獺和虎豹皮在我國內地受到歡迎,布在我國民間也很流行。我國的植棉、棉紡織和火藥技術在此時傳人高麗。
明朝:鄭和下西洋與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直接貿易,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地區(qū)。明朝著名的對外貿易港口有廣州、泉州、寧波、福州。
清朝:政府實行閉關政策,一方面禁止國人出海貿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來華貿易。只開放廣州一地對外貿易,還幾次下令實行海禁。在正當的中外貿易中,中國處于出超地位,出現貿易順差。影響:①中國出口商品數量少,對外貿易在整個經濟中的份額極小,難以促進工商業(yè)的發(fā)展,阻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②由于長期與世隔絕,中國逐漸落在世界潮流后面。
2.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發(fā)展特點:
①先以陸路貿易為主,后以海路貿易為主。②官方貿易不以營利為目的,而以加強友好往來為主,大量手工業(yè)精品,不少是相贈送的,返回時不僅帶回貨物,而且常常有外國使臣搭船來中國訪問。③對外貿易過程中,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科技的傳播,促進了世界文明和經濟發(fā)展,同時世界宗教文化也隨之傳人我國。④對外貿易的發(fā)展,促進了中外之間,特別是西亞、東亞各國經濟發(fā)展。⑤外貿促進了民族融合。不少波斯人、阿拉伯人來我國定居,長期與中國人相處,互相通婚,逐漸融合.在元朝時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