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碗土。有關(guān)陽羨的盛名,古以有之,而近現(xiàn)代有關(guān)陽羨九子的美名也越傳越遠,這九子,一起了解一下?
曾幾何時,紫砂七老叱詫風(fēng)云,創(chuàng)造了紫砂藝術(shù)的巔峰,在紫砂史上樹立了不朽的豐碑,他們是顧景舟、蔣蓉、任淦庭、吳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他們的紫砂故事至今流傳不息,他們的作品不斷在各大拍賣場上創(chuàng)造高價神話,他們是一代人難以磨滅的記憶。
范蠡制陶的故事在陶鄉(xiāng)故土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跡。相傳在春秋時期,越國大夫范蠡扶越滅吳之后,偕西施駕一葉小舟,涉三江,入五湖,歸隱在黃龍山麓的一個村子。他見當?shù)靥諛I(yè)興旺,遂潛心研制,鼎革造型,促進陶業(yè),繁榮商賈。陶工們視范蠡為陶業(yè)祖師,尊稱‘陶朱公’、“造缸先師”,把他所居住的村落稱為“蠡墅”,其宅地叫“蠡墻園”。蠡墅村旁有一泓山泉,清澈見底,名為“大水潭”。在潭邊山崖上有座“西施臺”,門額上石刻“萬化同歸”四字,四周茂林修竹,曲徑通幽。據(jù)說西施經(jīng)常在此屋巧理云鬢,打扮晨妝;或是彈琴吟賦,抒發(fā)情懷。村中建有神堂,供奉范蠡像,終年香火不絕,特別是每逢農(nóng)歷四月初七范蠡生日之時,還要盛會祭祀。這些遺跡現(xiàn)在雖已蕩然無存,但范蠡制陶的故事和“蠡墅”這個村名卻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對大眾而言,一則動人的故事,就像一壺甘醇的美酒,讓人陶醉于它的芬芳與酣暢。老人說,很久很久以前黃龍山南麓的大水潭是一個紫砂礦,開采時挖通了泉眼,于是泉水噴涌,淹沒了宕口,成了一個水潭,從未干涸,其間還引出了“賣富貴土”的典故。說是一個和尚到蠡墅村轉(zhuǎn)游,大聲吆喝:“賣富貴土!”后來,他指著黃龍山的一處洞穴言道:“內(nèi)藏五色之土,用以制陶,富貴至矣”。和尚言罷飄然而去。村民鑿山取土,果然燦若披錦,五彩紛呈。自此,紫砂土問世,用其制壺,傾湯泡茶芬芳滿軒;用它做盆,栽花植木葉茂花繁,人們無不稱奇,便稱這個和尚為“異僧”。最為奇妙的是只有黃龍山蘊藏著最好的紫砂土,真有點佛家普渡眾生的禪意。誰也無法破譯這“上帝賜予的眷顧”。我曾經(jīng)多次走進黃龍山的甲泥礦4號井,巷道在山腹地層里向四周延伸。這制陶用的甲泥里夾裹著紫砂土,全憑人工一點一點揀出來,然后礦工們把采掘的紫砂土,裝在鐵車里,用鋼絲繩牽動,從幽深的礦井沿著軌道提升上來。這些紫砂土分明就是陶工的希望與憧憬,用它捏制出陶中瑰寶,獨享縱橫天下的自豪。
姓 名:
聯(lián)系電話:
留言備注:
我要留言(留言后專人第一時間快速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