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幽怨,水清寒,晨曦飲露,拂袖弱柳,瀟湘暮雨,宛若垂簾,貪戀朱唇,黎曉伏案,花弄影墻,竹林晚風,一紙相送,歌舞璞玉,浸半盞茶香余溫,睹一世流離,輕嘆雨荷匯殘露,且怨青顏染風霜,朱砂點脂,黛目傳情,誰的號令,傾踏盛世繁華,誰的筆墨,又為誰卜上那一卦?
普洱生茶的加工工藝與綠茶有何不同?
歡迎關(guān)注懂茶帝!
普洱生茶在沒有蒸壓成餅之前,先經(jīng)過殺青、揉捻、曬干做成了曬青毛茶。許多人會覺得綠茶和普洱毛茶的工藝是大同小異,都是殺青、揉捻、干燥,但這只是工藝大致的流程,許多的小細節(jié)都再將二者區(qū)分開來。
首先是原料采摘:綠茶原料講究的是鮮嫩,一般要求是只摘芽頭不帶葉梗。而普洱茶是需要連梗帶葉一起采摘的,這是因為茶梗作為作為鮮葉的營養(yǎng)傳導器官,其氨基酸、茶多芬的含量比較高,物質(zhì)的豐富保證了后期轉(zhuǎn)化效果。
接著是殺青:綠茶殺青時要掌握好:高溫殺青、先高后低;拋悶結(jié)合,多拋少悶;老葉嫩殺、嫩葉老殺。目的就是需要更高溫度破壞酶的活性,成就綠茶不發(fā)酵的特性。而普洱茶要保持茶葉中酶的活性,以便后期轉(zhuǎn)化;這也是生普后期能夠逐漸陳化,口感層次豐富的原因之一。
還有就是干燥的區(qū)別:
綠茶的干燥方式分為炒干、烘干和曬干,于是就將炒干的綠茶稱“炒干”,烘干的稱“烘青”,曬干的稱為“曬青”。
普洱茶采用的是最原始的曬青。經(jīng)過殺青之后,綠茶的揉捻和干燥的過程均沒有活性酶的參與,而普洱茶都會有活性酶參與的氧化過程,不超過65度的殺青溫度只是鈍化了部分活性酶,接下來的揉捻,然后曬青,曬青過程會很明顯看到茶葉在發(fā)生輕微的發(fā)酵反應(yīng)。
綜上可見,綠茶的工藝主要目的是殺死酶活性,使茶多酚無法氧化,發(fā)生反應(yīng)。普洱茶為了保證后續(xù)存儲過程中茶葉的自然陳化,不能使酶完全失活。
怎么對新茶友描述生普和熟普的口感?
生普和熟普的工藝不同,兩者口感也相差很大。
生普是經(jīng)過殺青、揉捻、曬青后形成的毛茶,即為生散茶。再經(jīng)緊壓成型,成為緊壓生茶品。而熟普是在曬青毛茶的基礎(chǔ)上,通過人工調(diào)節(jié)溫度、濕度和氧分等因素,渥堆發(fā)酵而成。
生普洱茶有苦、澀、甘、甜等口感,香氣比較明顯,茶氣剛猛而強烈,滋味厚重而醇釅。熟普具備凈、香、甜、厚、滑、醇的特征,滋味甘甜醇厚,口感順滑。茶性溫和,能夠暖胃、養(yǎng)胃。
感謝頭條邀請!
對于一個沒有了解過普洱茶的茶友,不建議一開始用專業(yè)的詞匯,去給他主觀的引導,先入為主是不好的習慣,建議讓他自己去感受和對比。如果他有興趣,可以慢慢地展開,正確的引導,不知道的不講比講好。
假定生普熟普都是好茶,至少喝起來不會讓人難受。因為茶底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僅做參考。
好的生普的口感,儲存的年份不同,湯感、顏色也不同,這個基本可以先從顏色上做一個基本判斷,黃綠,轉(zhuǎn)紅,深紅,紅褐,越久的生茶,顏色會越深。
口感上,新茶青澀、苦味多,鮮爽、香氣高、味道比較濃烈,陳年的茶味道溫順、苦澀味淡,轉(zhuǎn)而醇厚,生津回甘強。腸胃不好的人,在判定生茶好壞上,反而有利,不好的新茶,喝了胃疼。
沖泡次數(shù)多了以后,好的陳年生茶,漸漸只有甜味,而不好的茶基本只有水的味道了。
如何有霉味、酸味等異味,那一定是茶底不好的茶,這種就建議最好不要喝了。
再說熟茶,很多人接觸普洱茶都是從熟茶開始的,畢竟量大價優(yōu),而且口感溫和,符合多數(shù)人的飲茶習慣。
好的熟茶,湯色應(yīng)該是紅濃明亮的,如果褐色很重、紅色不足,可能代表發(fā)酵過度了。
熟茶的味道,不能有青澀味,口感應(yīng)該與陳年生茶有類似,甘滑醇厚,感覺溫和而有力,有陳香味道,喝起來有豐富的滋味,但是一定不會有刺激的感覺。當然也是不應(yīng)該有異味、雜味的,如果有了,就證明茶不好。
你有什么看法?歡迎大家溝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