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優(yōu)質文章的標準我認為有以下五個,僅供參考。
1、圖文并茂。字數(shù)800至2000字左右,無拼寫, 語法等語言錯誤,根據(jù)自己運營領域來撰寫內容 。
2、原創(chuàng)。想要打造優(yōu)質文章,原創(chuàng)是剛需。搬運的內容完全不會被推薦。
3、內容時效 。優(yōu)質文章講究時效我們也要明白,不僅僅是干貨才有可能成為爆文,內容的時效性也是能夠成為好的文章,及時創(chuàng)作有熱點和新消息的內容也是可以打造好的文章。
4、內容垂直。專注某一領域的內容堅持創(chuàng)作,首先自己會比較了解再就是我們創(chuàng)作起來不會很困難,通常領域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的,所以這兩個方面是完全不用擔心的。用戶也寧愿關注這種領域垂直的自媒體賬號,發(fā)、對于他們來說這樣的內容更加系統(tǒng)專業(yè)。
5、內容有深度。有深度的內容往往會引起用戶的討論、關注,這點在自己閱讀文章的時候都可以體會出來。
優(yōu)質文章一定要做到:內容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引經(jīng)據(jù)典、內容積極向上、觀點明確。
每天晚上做摘抄,堅持一個月,會有什么改變嗎?
我是語文老師,也是一名寫作愛好者,從我自己的經(jīng)驗來看,摘抄要想帶來改變,也就是有用的話,一定要做到兩個方面:
1,明確摘抄的目的。
這個目的不是收藏別人的金句,也不是為了感動自己,更不能為了摘抄而摘抄。我常常告訴學生,也告誡自己,沒有摘抄的沖動時就不要硬著頭皮,為了完成任務而去做這件事。那樣做,結果只有一個,打發(fā)時間,增加了摘抄本的厚度,僅此而已。
摘抄的目的是什么?解決問題的需要。我必須有需要解決的問題了,然后再去尋找選擇合適的書,去摘抄能幫到我的句子、文段,那才管用。
這個起因和先頭的東西沒處理好,摘抄就毫無意義。我有很多學生,從小學一直摘抄好詞佳句,然而作文水平依然不行,為什么?他們以完成摘抄為作業(yè),不是為自己做這件事,而是為了老師、家長,或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工作量,僅此而已。
2,掌握摘抄的要義。
摘抄絕不是把別人文章中的精華部分復制到自己的筆記本上,這樣只是變成了自己的藏品,好看但不起作用。我的學生們經(jīng)常會拿出厚厚的摘抄本來,也分門別類記錄了,比如寫景寫人的好詞佳句,古人詩詞,但是,在他們的作文中,從來都沒有用上過,我問他們抄這些干什么,為什么不用,他們說想不起來用。
一切收藏的東西不使用,不發(fā)揮它應有的價值,就是埋葬,終究不見天日。
怎么才能讓摘抄管用呢?做這幾件事:第一,把自己為什么摘抄的原因搞清楚,想明白了再動筆;第二,把摘抄的內容搞通透,試著用自己的話去解釋它,掰開來揉碎了,不能囫圇吞棗,整句整段搬過來了事;第三,把它的用途寫出來,在摘抄的文字后面,至少寫出3條將來可以使用的地方,也就是你會在什么情況下怎么使用你摘抄的內容,這樣,當你以后遇到相似的場景時,你摘抄的內容就會從腦子里浮現(xiàn)出來。你用上了的東西,才是真正有用的。
沒有強烈的摘抄沖動不抄,這一步是有目的的輸入;摘抄的內容理解不了就絕不抄下一處,非得真正弄懂了,哪怕用一大篇文字來理解摘抄的一個短句也在所不惜。我常常這么做,自以為大有裨益。這一步是深加工,把別人的好東西轉化為我的東西,為后面的運用做準備;摘抄的內容一定要有多種使用場景,這一步是有意識的輸出,絞盡腦汁把可以用上的地方都想出來,后面想到的再及時補充進去。只要有合適的機會,就一定拿出來用。只有運用了,知識才有價值。
至于所謂的堅持一個月一年什么的,那沒什么意思,還是為了在別人面前秀自己的努力。每天在同一水平上重復,做一輩子也是低質量勤奮。不會帶來實質性的變化。舉個例子,把三本書每日不間斷地摘抄下來,堅持半年,抄完了,絕不如只搞懂了一本書里的3句話,然后時不時的運用它們帶來的變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