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到底品的是什么?
品茶與品酒有很多共通點,基本都是在一個框架下進(jìn)行,主要是外形、香氣、滋味、葉底,詳細(xì)點還有湯色、耐泡度等等。為什么喝個茶要搞明白這么多東西得多累多復(fù)雜呀。其實并不復(fù)雜,當(dāng)你把這些特點都喝清楚了,那再喝什么茶都簡單,且都能迅速喝懂它。
1、外形(凈度、色澤、整碎度)
從干茶外形和緊結(jié)程度可以判斷出采摘期是嫩葉期,成熟期,還是晚期。凈度:茶葉里的茶梗、黃片、其他雜物越少,凈度越高;色澤:色澤是否鮮潤。有的干茶枯暗,欠光澤,那茶葉等級不高;整碎度:是指茶葉里所含的碎末,條索若看去完好不怎么碎,那就有賣相了,也能給茶葉增加價值。還有茶葉干燥度,特別是針對巖茶、鳳凰單樅這類烘焙的茶葉,若摸上去不夠干燥,說明茶葉受潮或開始返青了,多為輕火茶,因其水分含量高。干燥度好的茶,把茶葉輕輕一掰,能聽到清脆響聲。
2、香氣(如何識別茶香)
因制作工藝不一樣,所以在茶香表現(xiàn)上也有區(qū)別。干茶香,用鼻子細(xì)聞,聞某種茶該有的茶香。湯水香,茶湯入口之后感覺到的香。有一種叫水香,這種香是從茶湯中出來的,入口后仔細(xì)品能感覺到水是水,香是香。杯蓋香,用蓋碗泡,第二沖出湯水后留在杯蓋上的香氣,出湯水前聞杯蓋也可。杯底香,喝幾沖后,聞蓋碗里的香氣,還有茶杯杯底也可以聞聞,叫掛杯香。香氣要顯并且純正通透,聞起來是很舒服沒有其他雜味(茶葉返青后那種“臭青味”,茶葉放久出現(xiàn)的陳味,還有工藝欠缺造成的奇怪氣味等等)。香氣是否足還是弱,保持時間長與短都能夠評一泡茶的香氣。但并不是香氣高就一定是好茶,其他方面也都要完善,一味的香,沒有韻味,茶也就失色很多。
3、滋味(如何辨別滋味好與壞)
茶湯最后還是要入口,舌頭感受到苦就是苦,澀就是澀,看理論知識,聽別人介紹,都不如自己舌頭體驗。苦澀:茶葉的苦一種是浸泡久了的苦,一種是因工藝缺陷造成的苦,每個人對苦的感知也不一樣。關(guān)于澀,當(dāng)茶水入口之后,讓它留在舌尖,牙齒合上,嘴唇微張,然后往里吸,再咽下或吐掉,再感受一下舌頭和口腔壁,如果澀感強(qiáng)烈,舌頭麻麻的,那就是真澀。當(dāng)然,茶葉都會出現(xiàn)苦澀情況,若是帶點微苦微澀,屬于正常情況,要看這個“苦澀”能否迅速化開轉(zhuǎn)為甘甜、生津。化的開還是好茶。化不開,苦澀感一直停留在口腔里,那就不能稱為是好茶。除了苦澀與順滑,茶湯口感還有清、醇、甜、薄、厚,硬、綿軟、細(xì)膩、粘稠等等。滋味滋味要的就是這個味,茶味要足要有力,喝起來才得勁。茶味不足,有香無味就顯得寡淡。
4、葉底(如何從葉底辨茶內(nèi)質(zhì))
做茶的人都喜歡聞葉底,因為能從葉底上聞出工藝是否到位、哪個季節(jié)的茶、哪個山場的茶,從而辨別茶的好與差,我們普通喝茶人也是能從葉底中辨出門道的。首先,葉底一定要鮮活,有活性!幾沖水后自然舒展開,葉片基本要完整,至少看去不會太碎,用手指壓壓能感覺到柔軟有彈性。有活就有死,茶葉若被做“死”了葉底就舒展不開,不夠柔軟。聞葉底與前面講香氣一樣,好茶聞起來很清新純正,聞出不順暢不自然的雜味就不能算好茶,引起雜味的原因有很多,工藝欠缺(做青不過關(guān),焙火不夠透)、儲存問題等方面都能影響到。
5、湯色(湯色深淺余好壞)
湯色的深淺與品質(zhì)好壞沒關(guān)系,湯色淺只能說明茶味清爽一點,湯色深會更醇厚一些。看茶湯主要是看它是否干凈清透,要是泡出來茶湯渾濁,那就說明工藝有問題,見過最夸張的茶湯,渾濁得跟泥水一樣,不敢喝。還有一種叫“冷后渾”,茶湯冷卻后湯色變深,出現(xiàn)雜質(zhì),屬于正?,F(xiàn)象,那是茶氧化作用。
6、耐泡度
茶葉沖泡次數(shù)與品質(zhì)好壞同樣沒多大關(guān)系,泡綠茶兩三沖水就變淡,泡巖茶(8克)六七沖水后也開始淡下來,而鳳凰單樅(8克)可以到十水都沒有問題,所以是因茶而異、還跟投茶量、茶具有關(guān)。拿蓋碗和飄逸杯沖泡對比還挺大呢,有個詞叫“七泡有余香”,別在“七”這個數(shù)字上過于較真,這不是審評茶葉優(yōu)劣的指標(biāo),耐泡就多喝幾杯。
知道了這些,小編相信您一定會成為一名合格的茶客,如果還有其他意見或建議,請在下面給小編留言,一定會詳細(xì)回答和采納的。
更多茶葉知識請關(guān)注茶葉網(wǎng)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