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在xxx茶藝館實習后,本人學到了很多有關(guān)知識,領(lǐng)略了中國茶藝文化的精髓和偉大的藝術(shù)氛圍。中國茶藝博大精深,從水溫茶具的選用到茶葉的各方面炮制都包含著無數(shù)巨大的文化知識,例如:選用高山鐵觀音茶葉的時候,水溫和茶具的選用就非常重要,稍有不當,那些茶農(nóng)精挑細選,經(jīng)過千辛萬苦的栽種選擇就會付諸一炬,而且茶葉炮制出來后的味道也會相差十萬八千里。因此,高山鐵觀音的炮制必須選用水溫180度,茶具需選用紫砂壺配紫砂杯,直徑不超過3厘米的口徑,當沸騰的水沖進紫砂壺時,高山茶葉也會隨之化開,第一壺必須倒掉不喝,因為高山茶葉濃度較高,所以沖的第一壺倒掉后接下來的那壺味道會更加美好,而茶具的選用這是為了配合濃度較高的茶葉,紫砂壺對這些鐵觀音葉子較大的茶葉能起到包裹濃香作用,因此沖出來后茶香會四溢,效果及味道會更好。紫砂杯的選用是因為高山茶較濃大口喝會產(chǎn)生苦澀味,小的紫砂杯鎖住濃香同時也會讓茶里的苦澀減少~~~~~諸如此類,不管是水溫也好,茶具野好,甚至在沖茶時那些優(yōu)美的姿勢及精細的過程都足以讓人感受到放松美好和對這種博大精深的藝術(shù)深深陶醉?。?!
茶道的感想文章
茶葉作為一種著名的保健飲品,它是古代中國南方人民對中國飲食文化的貢獻,也是中國人民對世界飲食文化的貢獻。對于茶道,我們有何感想?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的感想文章,一起來看看。
茶道的感想文章1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也被認為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一種很有益的和美儀式。中國茶道是“飲茶之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的有機結(jié)合,包括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導引這七種主要義理。中國茶道以“四諦”為總綱,即和、靜、怡、真。
和
“和”是中國茶道的靈魂,是中國茶道的哲學思想核心。茶道的“和”其實就是中國佛、道、儒三家思想雜揉的具體體現(xiàn)。我們應該知道“和”的思想,并不是儒家獨有的。儒、釋、道三家均提出了“和”的思想,三者之間還是有差別的。儒家重視禮義引控的“和”。道家倡導純?nèi)巫匀坏摹昂汀?,反對人為的?guī)范。佛家推崇的則是超越現(xiàn)世的主客體皆空的宗教形式下的“和”。儒家的“和”,體現(xiàn)中和之美;道家的“和”體現(xiàn)無形式、無常規(guī)的自然美;佛家的“和”,體現(xiàn)規(guī)范之美。
中國茶道融合了儒、佛、道三家思想,而突出了道家“自恣以適已”的隨意性;迎合了中國民眾的實用心理。這正是區(qū)別于日本茶道的根本標志之一。 和諧――中國茶文化不朽的靈魂。
“以茶待客”是中國的習俗。有客人來,端上一杯芳香的茶,是對客人極大的尊重;即使客人不來,也可通過送茶表示親友間的情宜。宋代的《東京夢華錄》記載:開封人人情高誼,見外方人之被欺凌,必眾來救護?;蛴行聛硗夥饺俗【?,或有京城人遷居新舍,鄰里皆來獻茶湯,或者請到家中去吃茶,稱為“支茶”。
在現(xiàn)代生活中,以茶待客,以茶交友,通過茶來表示深情厚意,不僅已深入到每家每戶,而且也用于機關(guān)、團體,甚至成為國家禮儀。不論是宋代汴京鄰里的“支茶”,還是現(xiàn)在的人們以茶待客和茶話會,茶都是禮讓、友誼的象征,都是親和、和諧的體現(xiàn)。
靜
“靜”是中國茶道的靈魂,“和”是因“靜”而“和”的,沒有“靜”的氛圍和境界,“和”只是一份殘缺的心靈。中國茶道是修身養(yǎng)性之道。靜是中國茶道修習的必由之路。
感悟到一個“靜”字,就可以洞察萬物、思如風云、心中常樂。道家主靜,儒家主靜,佛家也主靜。古往今來,無論是羽士、高僧還是儒生,都把“靜”作為茶道修習的必經(jīng)之路。因為靜則明,靜則虛,靜可虛懷若谷,靜可洞察明鑒,體道入微??梢哉f:“欲達茶道通玄境,除卻靜字無妙法?!?/p>
中國茶道正是通過茶事創(chuàng)造一種寧靜的氛圍和虛靜的空靈的心境,當茶的清香浸潤著你的心田的時候,你的心靈就會在虛靜中顯得空明,你的精神就會在虛靜中升華,你將在虛靜中與大自然融和交匯,達到“天人和一”的“天樂”境界。
怡
“怡”是“靜”的怡,“和”的怡,因為“怡”是靈魂的跳動,是脈博,是瞬間的人生頓悟和心境感受,是淡雅生命中的一絲絲感動和一次次顫抖。
中國茶道是雅俗共賞之道,它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講形式,不拘一格。不同地們、不同信仰、不同文化層次的人對茶道的追求也不同。歷史上的王公貴族講茶道重在“茶之珍”,意在炫耀權(quán)勢,顯示富貴,附庸風雅。文人學士講茶道重在“茶之韻”,意在托物寄懷,激揚文思。佛家講茶道重在“茶之德”,意在去乏提神,參禪悟道。道家講茶道,重在“茶之功”,意在品茶養(yǎng)生,羽化成仙。普通老百姓講茶道,重在“茶之味”,意在解渴,去腥除膩,享受人生。
無論什么人都可以在茶事活動中獲事活動中獲得暢適和愉快的感受。儒生可“怡情悅性”,羽士可“怡情養(yǎng)生”,僧人可“怡然自得”。中國茶道的這種“怡悅性”,使它擁有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chǔ),這種“怡悅性”也是中國茶道區(qū)別于強調(diào)“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標志之一。
真
“真”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
中國人不輕易說“道”,一旦論道,就會執(zhí)著于“道”,追求道的“真”?!罢妗笔侵袊璧赖钠瘘c也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罢妗辈蝗钦婕俚恼?,而是人生真善美的真?!罢妗笔菂⑽颉⑹峭笍?、是從容、是圓寂、是宇宙…… 中國茶道在從事茶事時講究的“真”,不僅包括茶應是真茶、真香、真味;環(huán)境是真山真水;懸掛名家名人的真跡;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還包括對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說話要真誠,心境要真的悠閑。茶事活動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認真,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求真。愛護生命,珍惜生命,讓自己的身心健康、暢適,讓自己的一生過得真實,做到“日日是好日”,這是中國茶道追求的最高境界。
茶道的感想文章2 有很多朋友問我,什么是茶道?我常把茶學家吳覺農(nóng)在《茶經(jīng)述評》中的解釋告訴他們: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飲茶是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shù),或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手段?!?/p>
多數(shù)人講的“茶道”就是品茶論道。品茶指原茶的藝術(shù)(種類,加工,形狀等),水的藝術(shù)(活水,名泉),泡茶藝術(shù)(茶藝技法,程序),茶具藝術(shù)(茶器的選擇)及品茗藝術(shù)(看、聞、品、韻)的結(jié)合體。論道指茶之道(茶歷史、茶文化)和人生之道。
淘寶網(wǎng)津門茶花匯認為茶道是通過飲茶方式(感受茶的形狀、色澤、滋味、香氣,靜心領(lǐng)悟茶具、煮水、點茶、品茶諸過程),感受茶文化(用具、衣著、環(huán)境、舉止、品味),進而感悟人生的精神。人不同,對人生的理解也不同,因此茶道之論也不同。茶道可大概分為四種貴族茶道、雅士茶道、宗教茶道、世俗茶道。
貴族茶道講求“美”與“真”。對于貴族,他們不是追求品味與思想,而是要彰顯財富與地位,那么茶藝的表現(xiàn)形式為對名茶,真水,活火,妙器的不斷追求。為此不惜動用人脈和金錢。這是權(quán)與利之爭的表現(xiàn)形式。
雅士茶道講求“和”與“雅”。不求貴器講求形式。文人雅士歷史上留下大量的茶詩、茶畫、茶文對茶道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其中就包括茶圣陸羽的《茶經(jīng)》?!安?,上茶,上好茶;坐,請坐,請上坐”這幅對聯(lián)就是對“和”與“雅”最好的例證。其實茶道是以茶文化的形式流傳和發(fā)展的。
宗教茶道講求“靜”與“悟”。無論佛教,道教,禪宗品茶講求“靜”茶人品茶虛靜之極,也反映出萬物自復。品茶也成為佛道人士修身養(yǎng)性之路。佛教禪宗“吃茶去”一大公案,就說明“悟”的真諦。
唐代趙州禪師問新來的僧人:“曾到此間么?”僧人答:“曾到?!睅熢唬骸俺圆枞??!庇謫柫硪簧耍骸霸酱碎g么?”僧人曰:“未曾到?!睅熢唬骸俺圆枞?。”院主問趙州:“為何曾到吃茶去,未曾到也吃茶去?”趙州喚院主,院主應諾。趙州曰:“吃茶去。”趙州三次說“吃茶去”,意在消除僧人的妄想分別,隨緣任運,平常自然。
世俗茶道講求“凡”與“怡”。茶即雅即俗。南方茶樓是世俗茶道,老舍《茶館》是世俗茶道。百姓縱然茶粗器陋,悟道之心不下于人。周作人說“茶道的意思,可以稱為忙里偷閑,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現(xiàn)實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霎那間會永久。”
唐代,寺院僧眾念經(jīng)坐禪,皆以茶飲,清心養(yǎng)神。日本高僧來到中國,把茶葉種子和飲茶方式帶回日本。在日本發(fā)展形成日本茶道。但是日本茶道有鮮明的儀式色彩。而中國茶道體現(xiàn)在精神方面。中國茶道更符合儒、釋、道的思想“道也,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