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陸羽開列出了28種之多,這種茶具,大致分為八大類。
1.生活用具:風(fēng)爐、灰承、茗、炭和火莢五種。
風(fēng)爐:陸羽親自設(shè)計(jì)。狀如古鼎,三足兩耳,爐用鐵。銅鑄造。爐內(nèi)為泥壁,爐腹有三具窗口,用以通風(fēng),窗孔上分別鑄有“伊公”、“羹陸氏茶”字樣,連起來為“伊公”、 “羹陸”、 “氏茶”。伊公即伊尹,是商代開國賢相,也是一位技藝高超的廚師,首先發(fā)明用鼎煮飯:陸氏則是陸羽本人。陸羽把自己和伊公相比。
爐腳上分別鑄有“坎上巽下離于中”, “體均五行去百疾”和“圣唐滅胡明年鑄”二十一個(gè)古文字。按《周易》解釋,坎主水,巽主風(fēng),離主火, “坎上”一句的意思就是,煎茶之水放于上,風(fēng)從下面吹入,火在中間燃燒。 “五行”一句的意思是,茶能使五臟調(diào)和,百病消散?!笆ヌ啤本涫侵钢谱髂甏A韼准禽o助工具?;页校挥腥荒_的鐵盤,供承灰用。炭莢:六角形鐵棒,長一尺,以使炭通火?;鹎v、鐵刷、火筷,可以夾燒紅的炭。
2、煮茶用具:鈸、交床:是大口鍋,用來煮水煎荼,用生鐵制成,內(nèi)光外粗,耳呈方形。交床:是十字交叉的支架,上有擱板,中間剜個(gè)圓孔,以便放鍋。
3、烤、碾、量茶用具:夾,紙囊,碾,拂末,羅合,則六種。
夾:用小青竹或鐵銅制成,長一尺二寸,供烤炙茶葉時(shí)翻用。紙囊;用產(chǎn)于剡溪的剡滕紙雙層縫制。用來貯烤好的荼,可以“不泄其香”,碾;用木制,內(nèi)圓外方,里面放一個(gè)車輪狀帶軸的墮,亦即碾輪,能在圓槽來回轉(zhuǎn)動(dòng)。將炙烤過的餅荼碾成碎末。拂末:用羽毛做成,清撣茶末。羅合:即羅篩,羅用竹制成,彎成圓形,繃上細(xì)紗或絹。則:用貝、蠣、蛤的殼充當(dāng),銅鐵竹制成匙,小箕之類,供量茶用。
4、水具:水方、漉水囊、瓢,竹夾和熟盂等五種,貯盛開水,陶做瓷成,可盛水二升。竹用木帛優(yōu),長一尺,兩頭包銀,用以攪水。
5、鹽具:鹺簋和揭鹺簋:放鹽用的瓷制品,圓形為主,直徑四寸,也有盒形等。揭:竹制品,取鹽用、飲茶用.陸羽認(rèn)為越瓷最好,因越瓷為淡青色,能與綠色的茶湯相映生輝。札:形似筆狀,供飲茶時(shí)調(diào)茶用。
6、飲茶用品:碗和札。碗:瓷制品、飲茶用。
7、清潔用具:滌方、滓方和巾。滌方:用木制成,用盛放洗滌后的水。滓方:用木制成,盛放茶滓。巾:粗綢制成,長二尺,做兩塊交替使用。用來擦干各種茶具。
8、藏陳用具:畚、具列和都籃三種。畚:用白蒲草制成,呈長方形,用以盛放烹茶用的全部茶具,便于攜帶。
以上茶具,飲茶時(shí)并非一一具備,必要時(shí),可省略若干件.在唐代的茶具中,還應(yīng)值得一提的是1987年,陜西扶風(fēng)法門寺地宮出土了成套的飲茶器具,則為世人提供了唐代茶具的實(shí)物證據(jù),令人大開眼界,嘆為觀止。這些茶具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是我國最早、最完備的宮廷系列茶具實(shí)物。這些大內(nèi)茶器,主要有三類:金銀茶器、秘色瓷茶器、硫璃茶具等。
源于:品十茶城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