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是一種文化,講究飲茶之道,茶道的程序比較復雜,需要時間慢慢品飲。生活需要儀式感,功夫茶,無疑是一種讓心靈升華的儀式。
洗壺:先將沸水倒入壺中,又迅速倒出。
沖泡:沸水再次入壺,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春風拂面”: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
再封壺: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壺身。
然后,分杯: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壺”:將壺中茶湯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壺:將茶湯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
奉茶:以茶奉客。
聞香: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余香。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
恐怕沒有時間,沒有耐心,是無法靜心加入這個過場的。我們要想讓其變得簡單,也不是不可以。
記得小時候,我的祖母每日必喝茶,有客人來時必須上茶,無客時,也必是每次餐后用茶,是一個從小的習慣,一人一壺一茶,也很愜意。祖母童年的家庭背景是大戶人家,飲茶自是有所講究,然而后來家境和社會都有所改變,不能讓她擁有一個完好的飲茶環(huán)境和品茶時間。但是,祖母依然沒有舍棄對茶的熱愛,用最簡單的茶具和最簡單的步驟,延續(xù)她的傳統(tǒng),保持與這段茶文化的緣分,直至八十歲去世。
祖母飲茶雖然簡化,仍然有著程序,一,水必須要開,那時候沒有電壺,用燎壺專門燒開水沏茶,或者做飯時鍋灶后面有個汆子,一汆子開水沏一壺茶還有富余,剩下的灌入保溫壺里備用。祖母愿意用新水泡茶,缸里的陳水總是不滿意,聽她發(fā)過小小的牢騷,抱怨水質(zhì)不好糟蹋了好茶葉,可惜了的。
二,茶壺無論陶瓷或者紫砂壺,祖母都用過,一個茶壺帶六個茶碗,都放在一個白茶盤里,再無其他。省略了各道工序,只茶葉放好,水開了沏滿壺,主人再由茶壺直接分到茶碗里去,“酒要滿,茶要淺”,七分滿就可以了。大家各自品飲,聊天,津津樂道。
三,祖母對茶葉也懂得,好茶和次茶她品一口就能辨別出來,而且能分辨出是西湖龍井,還是鐵觀音,或者是小賣部里兩三元一袋的茶葉沫子,并且還能講出門道差別來,好在哪里,次在哪里,味道的不同都說得分明。陳茶新茶都逃不過她敏感的舌尖,就如同嗜酒的人對于酒的研究,祖母與茶彼此透徹,心知肚明,互相有靈犀。記得她最喜歡的茶葉是茉莉花茶,偏引得我也愛上了那芬芳的花茶。
時代變遷,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更加匆忙,對于功夫茶,真的成了奢望,難以“偷得浮生半日閑”去品味細酌。我覺得祖母的飲茶方式已是極簡,但是現(xiàn)在有了電壺,保溫杯,人們出行帶一杯茶也很方便。只是,總覺得保溫杯的茶喝起來,感覺不像喝茶呢。
我想,只要喜歡,隨時都可以飲茶。我認識不少朋友,車上都備有茶葉,有時間就講究一下,時間緊迫,就來一保溫杯攜帶,也不錯。“人間有味是清歡”,那種儀式,可大可小,只要能夠慰籍心靈足矣。